2月14日8:50,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初二(15)班走廊传来击掌欢呼,一场电能自行车挑战赛正火热进行。学校将初中生身心发展需求融入课间15分钟设计,形成“运动赋能+思维进阶+心灵驿站”体系,让碎片时间迸发教育智慧。
活力赛场:AI定制运动处方
学校在操场创新性地安置了智能运动体育设施,学生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激活终端,自主选择中考体育项目测试——短跑区红外感应自动计时,跳绳区AI摄像头实时计数,仰卧起坐垫的压力传感器同步上传数据至云端。初三学生谢皓雯刷脸调出个人训练档案:“上周跳绳失误率偏高,系统推荐我今天加强腕部热身。”智能系统还会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AI大数据分析,实时推送个性化调整建议。
智慧磁场:跨学科轻互动
五楼连廊的“星球补给站”掀起绿色科技风暴。两辆电能自行车前,学生奋力蹬踏为“能源星球”充电,车轮转速实时转化为前方环形灯带的跃动光波。“我骑了2分钟点亮12格灯光,物理课学的动能转化公式原来这么酷!”初二学生祁岳气喘吁吁,却满脸兴奋。四楼的数学实验室里,学生正通过伯索云画板动态生成上节课的思维导图。“只需要在画板上输入上节课的关键词,AI就会生成一系列的逻辑链,帮助我们整理所学习的知识!”初一学生俞诗杭说。
心灵港湾:动态情绪调节
心理辅导室推出“课间能量站”。心灵树洞可自由倾诉,提供情绪疏导和支持;沙盘体验可探索自我,获得心灵成长;宣泄小屋可快速释放压力,缓解情绪。互动区的心能量小站每周更新,同学们还可亲手制作“心能量手环”“心能量书签”,让善意流动。课间充电后,孩子们的课堂专注度明显提升了!
校长张璇表示:“课间教育是素质培养的毛细血管,我们通过动静分区、自主管理的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