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知识库,解决90%的问题
创始人
2025-02-24 19:40:30
0

文 |王智远

我对知识库的理解分为五种:

公开知识库、个人知识库、小组织知识库、部门知识库和企业知识库 。它们类别不同,适用场景也各不相同。

01

先说公开知识库。有些人挑一个主题,整理大量内容后公开分享,这就是公开知识库。它的用途不少,最常见的是为了获取用户。

比如说:

DeepSeek R1刚火时,有人整理创始人背景、公司怎么发展、产品怎么用、还有本地部署的教程等,摆出来给大家看,这背后,可能想推自家产品或者服务。

怎么推?用户在学习“如何部署DeepSeek R1”时,知识库里顺手推荐了相关工具或服务。用户觉得方便,可能就成了潜在客户。

或者,通过这些内容吸引目标用户,最后卖出了更多产品,或者多了几个服务订阅。

还有一种用法是提升网站流量和SEO。

有些公司通过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吸引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的爬虫,优化网站排名,链接多了,反而更容易被发现。

另外,有人用它收集用户想法。用户看知识库里的文章,可能会冒出新问题;这些问题,别人看到了,就能拿去改进自家产品;对他们来说,知识库是个互动的地儿,能收到用户反馈,推动产品升级。

不过,这类库里的内容质量高低不一。有时甚至会遇到数据造假,所以需要留个心眼,仔细甄别。

总之,公开免费知识库节省传统内容营销的成本,既提供从无序到“有序”的服务,又顺带推广公司产品,可谓一箭双雕。

02

个人知识库,也可以称为私人知识库,是属于你自己的「知识百宝箱」,它用来存放学到的知识、看到的有用信息,以及平时积累的经验。这个定义很重要。

目前我观察到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收集多,整理多,但输出少。

很多人在建立个人知识库时,热衷于搜集各种资料,囊括在cubox、ima、notion、飞书等软件内,但真正把它们写的文章,总结、总结成自己看法的少之又少。

收藏行为正在逐渐拉大人们在知识库使用上的差距,绝大多数看起来有用的内容,实际上,帮助并不大,它们不过是在给人营造一种“获得感”(Sense of Gain)罢了。

不信的话,可以停下来翻翻你的知识库,是不是堆满了未消化的内容?这些内容就像腐烂的猪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第二种趋势强调“轻收集,重应用”。

这类人选择性地收集信息,快速将其拆解为原子化单元,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使知识库成为提升效率和能力的工具,而非单纯的信息仓库。

通常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明天又有新想法,立刻记录起来,结合个人经验,打造专属知识库。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库像熔炉,将碎片化的想法汇聚成塔,最终形成文章,为任务和项目提供支持,构成良性循环。我观察到,做法暗含两个认知:

  • 原子化信息
  • 抓住知识的缝隙

原子化(atom-ized)概念源自古希腊,1803年约翰·道尔顿提出:世界由粒子组成,通过不同组合形成万物。我在工作、日常习惯中常运用这种方法,它像建立正向反馈的配方,阻力小、启动快,做事手感强。

比如写作,有人喜欢一口气写完,而我则每天写一点,记在小卡片上,累了就休息。这就是一种原子化做法。

在Bilibili上,我看到有人将别人的内容拆成信息卡片,再重新组合,用自己的风格表达,既吸收了知识,又创造了价值,这也是一种原子化方法。

“抓住知识的缝隙”是让信息逐渐“长”起来的过程。

想法往往零散,丢在笔记软件中容易被遗忘。我习惯将想法分享到社群,收集不同观点,补充到内容中,这样碎片化的内容会逐渐拼成整体。

举个例子:

前几天,我看到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一开始,我认为这里的“我”是指日常语言中的“个人”。

后来读了《The Great Conversation》,才发现笛卡尔所说的「我」其实是一个纯粹的、无可怀疑的意识体,一个“thinking thing”(思考的实体)。这种深入的理解让我重新审视了之前的笔记。

另一个例子是品牌营销。

以前经常有人找我聊品牌营销,聊完就散,没有留下什么。后来,我开始整理重点内容,少则百字,多则数百字,觉得日后或许有用。

一开始,只有零散的记录,没太在意。现在回头看,这些笔记竟形成了一个体系;不过,这个体系还不太完整,有些地方还缺了点什么,我就想办法把问题反馈出去,以获得灵感。

这就是“原子化”和“知识缝隙”的作用:碎片化想法逐步积累,通过分享与交流填补空白,最终拼成完整体系。知识原来可以像拼图一样,一块块拼凑而成。

再说说“小组织知识库”。

现在市面上有些AI工具,如Perplexity、知乎直答、直达,或者ima.copilot等搜索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提供了一个“个人空间”。这个空间不仅可以让你收藏喜欢的知识点,还能自己建主题,甚至分享给别人。

如果将这一功能延伸一步,就能变成3到5人的小团队一起使用的知识库,他们可以在其中添加内容、整理资料,我称之为“小组制知识库”。

这种形式已经挺常见了,比如:例如,有人专门整理营销相关的知识,或者其他各种主题。它与公开的大知识库不同,内容只在小范围内流通。

前几天,我加入的一个社群,他们用小程序搭建了一个知识库,想查看内容需要输入密码,而密码只对社群成员开放。我觉得这种形式未来会越来越流行,因为它既方便管理,又能与社群紧密结合,兼顾内容整理和交流。

03

部门知识库搭建,有些部分看似最容易,却也最难。

容易的地方在于,你可以迅速召集部门成员开会,轻松收集到大量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比如:文档、PPT等。这些内容获取起来并不费力,但大多只能存档,实际用处有限。

早些年,我搭建部门知识库时就踩过这个坑。大家一股脑儿把乱七八糟的资料丢进去,结果知识库成了无人问津的“仓库”。后来我调整思路,在建立标准时定下一个原则:坚决以问题为导向

这意味着,部门知识库的内容必须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凭空预设或为了凑数而填充内容。基于这个想法,我把部门知识库的内容分成两类:

一类是标准规则文档 ,如部门流程、规范说明等,方便新同事快速上手,或供其他部门协作参考;另一类是问题索引 ,类似于部门专属的“百问百科”。谁在工作中遇到疑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或线索。

搭建部门知识库是第一步,管理起来同样充满挑战。

多久更新一次?什么时候更新?更新哪些内容?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安排责任人那么简单,还需要明确的规则支撑。否则,知识库很容易沦为一堆“死档”。

后来我发现,要让部门知识库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大家的参与。比如:定期收集问题、鼓励相互提问,甚至组织头脑风暴,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整理出来,逐步丰富内容。

这样,知识库才能成为一个“活”的工具,大家都愿意使用。

理解部门知识库的逻辑后,你也能明白AI+知识库的来源。实际上,AI+知识库的本质,是为了替代繁琐且重复的提问工作,通过自动化处理常见问题来提升效率。

智能客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在淘宝、京东购物时,你问:怎么发货?发货日期是什么时候?AI会直接从知识库中调取答案,快速回复,既省时又省力。

部门知识库也是如此。新人问流程、工具怎么用,AI能自动给出标准答案,老员工就不用反复解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搭建部门知识库至关重要。

现在,沉淀部门内容不像以前那么复杂。我注意到,钉钉等各类办公工具,都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端内搜索服务,用户可以直接向AI助理提问。

这是办公工具革命的重要一步,因为它让信息获取变得更高效、更智能。或许未来,会有更多产品推出类似功能——端内搜索,这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04

很多人认为,企业知识库是多个部门知识库的整合。

比如,有些公开的,像用语雀存放帮助文档,促进交流;有些内部使用的,装满了业务流程、技术资料、客户信息等。

我不这么看。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产品容器,它的核心围绕产品运转。

准确地说,企业知识库应以产品为主线,将相关业务流程、技术资料、客户反馈串联起来。直白一点说,它更像一本“用户手册”。

举个例子:

你使用了一家公司的产品,遇到售后问题时,过去可能需要打电话、转人工,甚至找到销售负责人;现在有了企业知识库,你可以直接打开它,像翻阅用户手册一样,输入问题,几秒钟就能找到标准答案。

所以,它是一个以产品为中心、面向用户的实用工具。

然而,我看到很多企业在走弯路,把企业知识库做成一套对内系统,让员工对着知识库提问。这本身没有问题,毕竟提升内部效率也是重要需求。

但问题是,千万不要把对内、对外的知识库混为一谈、同时进行;否则,最终可能会导致既不方便员工使用,又无法有效服务客户,两边都想抓,最后都落空。

关于未来企业知识库的发展,我认为会走向“平台化+知识库+Agent”的解决方案。目前,企业级开发平台已经不少,例如:

  • TARS-RPA-Agent (Automation Anywhere的RPA+AI代理平台)
  • CubeAgent (通信技术平台,含自动化功能)
  • Torq (安全超自动化平台)
  • 澜码科技的AskXbot (专注知识库管理和AI代理)

这些平台的特点是深度整合了平台化开发、知识库存储和AI代理技术,专为企业内部效率优化设计。

相比之下,像字节的扣子和智谱GLMS这样的工具,更偏向消费者应用或通用AI工具,缺乏对企业知识库管理的专注和整合能力。

不过,最近我发现,像扣子,也开始尝试工作流相关的功能。这让我觉得,未来一些通用工具也可能会朝着“平台+知识库+工作流+智能体”的方向演化。

但目前,它们的定位和深度仍不如企业级平台清晰。

但不管怎么说,企业知识库是未来诸多公司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因为AI化、智能体的普及,知识库在当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所以,如何构建知识库?构建什么样的知识库?知识库到底服务谁?你想怎么用?希望这些思考,能为你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SUS431不锈钢化学成分与材... SUS431 不锈钢的用途及特性 1. 概述 SUS431 是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耐...
火星春日奇观:冰川崩裂,干冰喷... 火星的春季,与我们地球上的春暖花开截然不同,它以一系列震撼的自然现象宣告着季节的更迭。2024年11...
山东港口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 海报新闻记者 陈博通讯员 李春颖 报道 2月19日,山东港口2025年度科技创新大会在青召开,正式发...
DeepSeek掀起中国AI革... 自今年1月以来,DeepSeek浪潮席卷全球,引发广泛关注与行业变革。国产AI芯片厂商迅速响应,积极...
武汉AI十条:最高2000万元... 来源:元力社 2月1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这是继《...
政务系统拥抱DeepSeek ... 2月16日,深圳宣布,全市政务系统全面启用DeepSeek大模型。2月17日,宣布首批70名政务AI...
座谈会上最年轻的人,也被打压过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 机器人概念彻底火了,最重要的一个推手无疑就是宇树科技。 去年...
学而思“上新”,学习机的“参数... 来源:雪豹财经社 在小红书上,“学习机哪个牌子好用推荐”的相关笔记超过130万篇。面对市面上大量同质...
GTC泽汇资本:微软取消人工智... GTC泽汇资本表示,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MSFT)近期开始取消大量美国数据中心...
苏州乐威精密钣金取得圆形钣金焊... 金融界2025年2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乐威精密钣金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