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处理93万条低质AI内容!整治AI造谣,平台有何新招?
创始人
2025-02-25 20:40:55
0

“当技术普惠与人性弱点结合时,我们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认知战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陆洪磊这样说道。

2月24日,今日头条“平台治理开放日”活动在北京举办,相关业务负责人与学界专家围绕网络虚假谣言、同质化发文、AI低质内容等领域的安全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平台治理开放日活动现场

根据今日头条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截至2024年底,今日头条累计清理虚假谣言超过500万条,处罚涉造谣的账号超过4.7万个;平台累计拦截和处置涉嫌诈骗内容超200万条,禁封涉嫌诈骗账号178,507个,配合警方抓捕87人。

此外,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低质AI内容也成为平台内容治理的重中之重。据悉,2024年,今日头条对超过93万条低质AI内容进行了处理,处罚了近3万个利用AI批量发布虚假、低质内容或恶意抄袭、洗稿的账号。

AI谣言成本低廉、倍速传播

西藏日喀则地震期间,一张由AI生成的“儿童被废墟掩埋”的图片被大量传播,引起网友广泛关注;2024年10月,一则标题为“大妈摆摊卖水果被罚16万,监管局回应不交就罚145万”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后被警方发现是一家自媒体公司利用AI炮制而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陆洪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陆洪磊在活动现场指出,谣言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形式,在AI技术的加持下,AI谣言能够实现分平台、分渠道、分时段、分媒介地定制化生成和发布,影响巨大。

在速度上,AI谣言由于其低廉的成本,短时间内便可以成倍率传播,辟谣难度大大增加;在结构上,AI谣言本身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强化的特点,彼此交叉、共振放大,加剧了AI幻觉,让AI谣言本身显得更加无懈可击。

陆洪磊还提到,AI谣言的传播力之所以如此强大,本质上遵循了“语境适宜+主体持续+情绪投射+治理困境”的传播链条。也就是说,AI谣言的传播需要适合谣言传播的网络语境,同时需要原始传播者、二级传播者、多级传播者和意见领袖在各个环节中的持续输出,加之它迎合或符合当下社会心理、个体心理产生的响应情绪投射。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 梁迎修

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梁迎修建议提高惩罚力度。“如果说传播网络谣言付出的法律成本非常低,远远低于收益,即便你最后追究了他的责任,依然遏制不了网络谣言的编造和传播。”梁迎修说。

梁迎修还提出,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虚假谣言层出不穷,增加了甄别和治理难度,也加快了谣言的传播速度。但也可以利用AI技术这项新工具,在谣言内容识别、路径追踪和自动化辟谣等方面“用魔法打败魔法”。

累计清理虚假谣言超过500万条

2月21日,中央网信办发布了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聚焦8项整治任务。在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方面,突出AI技术管理和信息内容管理,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规范AI类应用网络生态。

在今日头条这样一款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内容平台,又该如何区分AI生成的虚假信息和AI辅助的原创内容呢?今日头条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今日头条构建了一套严谨且智能的内容管理体系,依托先进的特定模型,能够精准识别平台上所有由 AI 手段生成的内容。此外,在识别的基础上,平台还会进一步综合考量此类内容的负面评价、举报量级等多维度特征,对存在潜在风险的 AI 生成内容进行人工审核,确保内容的质量与合规性。

对于虚假谣言信息,今日头条制定了严格且细致的处置标准。无论是借助 AI 技术编造的谣言,还是作者主观编造的不实内容,一经发布,平台会迅速启动严格的处罚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内容下架、账号限流等措施。同时,平台还会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阻断谣言的二次传播路径,维护平台的信息生态健康。

不仅如此,今日头条还建立了谣言库、权威信源库以及专业审核团队,并于2024年在发文下方增加权威媒体报道来源标签,在保障资讯真实性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客观视角。据相关负责人现场披露,2024年,今日头条累计清理虚假谣言超过500万条,处罚涉造谣的账号超过4.7万个;对超过93万条低质AI内容进行了打压,对近3万个利用AI批量发布虚假、低质内容或恶意抄袭、洗稿的账号进行了处罚。

“一方面要消灭假的信息,另一方面更要主动传播真的信息,这也是我们团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上述负责人说。

采写:南都记者王子黎 发自北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江时评:“VR看江西”,一张... 当2025世界VR产业大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推进时,江西南昌再次成为全球VR领域的焦点。从最初的产业...
蛋白水解物:驱动植物高效吸收的... 在农业领域,蛋白质水解物(PHs)的价值早已超越 “营养供给” 的传统认知。它更像是一套精密的 “生...
原创 杨...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在物理学界那可是响当当...
征稿通知 | 2025全国高校... 2025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大会-征稿通知 12月 广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人...
国科星图参加2025阿里云栖大... 国科星图参加2025阿里云栖大会 在9月24日开幕的2025阿里云栖大会上,国科星图首次展示全空间...
第一批AI受害者,是中小学语文... 作者|快刀财经 唐纳德 两三年爆发的人工智能正在冲击人类几千年来的语文通识教育,首当其冲的是被誉为...
OPPO智慧服务吹起AI之风,... 2025-10-22 16:10:50 作者:狼叫兽 移动应用服务的爆炸式增长,我们的生活需求几乎...
内蒙古林草数字平台 入选国家重...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10月22日讯 (记者 李国萍)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
广电计量:公司的电磁兼容检测能... 证券日报网讯 广电计量10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电磁兼容检测受...
OpenAI推出新浏览器Cha... 当地时间10月21日,OpenAI宣布推出人工智能浏览器ChatGPTAtlas,在苹果macOS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