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能源创新成果落地要攒攒劲
创始人
2025-03-04 19:01:11
0

能源转型,百花齐放。作为科技创新的重镇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策源地,高校的科技创新力度在加强,出成果频度在加快,但众多成果要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仍有一些堵点。比如,高校和企业两头脱节,科研与需求链接不起来;高校普遍缺乏工程验证平台等硬件设施,企业又对早期技术风险较高的项目投资意愿不高,导致成果一问世就面临搁置;一些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系统性、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加之重要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没有明确和理顺,科研人员“跑市场”的积极性无法调动。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堵塞点,让好的创新成果第一时间走向应用并释放出价值,需要高校和能源企业双向发力,更需要好的政策和机制护航。

天津大学牵头承担的“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中,参与创新研发的10家单位既有高校院所,又有龙头氢能企业。南方科技大学中广核共建“核设施辐射安全与材料基因工程应用”联合实验室,围绕堆型研发战略需求促进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得益于上海科技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全方位支持,采用该校技术的科创型企业已有50多家,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占比12%。在这些创业公司,教授和研究员成为公司创始人,他们开展能源类业务轻车熟路、卓有成效。如此,校企在基础研发阶段实现“捆绑”、两头锁定需求合作、科研人员能动性大大提升,一步步打破了创新成果束之高阁的困境。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能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催生能源领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关键引擎,更是将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能源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路径。当高校的“书架”与能源市场的“货架”有机衔接,当人才培养的“实验场”与能源产业升级的“主战场”深度耦合,才能真正将科研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文丨本报记者 朱学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十四五”将收官,这些“中国制...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杨沙沙丁雅栀陈子帅】编者的话: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过去5年,中国经济...
中钢天源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钢天源(002057)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科学与健康|全球首台!揭秘精确...   在青海冷湖海拔4000米的赛什腾山上,一架特殊的望远镜正静静观测着太阳。它不像传统天文望远镜在夜...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成立智能骨科联... 2025积水潭新进展研讨会10月18日开幕。会上,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发布了骨科领域最具前瞻性、可行性与...
科学与健康|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段,“人造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新华社记者宋晨、李力...
精密制造取得突破 荣耀折叠屏铰...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姝 日前,央视《新闻联播》“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报道聚焦中国制造,其中...
原创 杨... 他离去时,世界静默。 刚刚,103岁的杨振宁走了。一个跨越了战乱、留学、诺奖、归国的传奇人生,在华夏...
大型水利工程数字化转型的“山西... 万家寨引黄集控中心。本报记者 刘迎春 通讯员 吕伟 摄 ...
君合科技公布“一种步进炉”专利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常州君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步进炉”专利公布。 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
原创 荷... 荷兰国宝级企业 ASML 要面临停产? 这看似天方夜谭的事,居然是荷兰自己亲手埋下的雷?到底是什么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