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恐龙“复原”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创始人
2025-03-06 01:20:23
0

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消失的恐龙》一课中,笔者围绕通过恐龙化石探索生命的奥秘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学生与生成式AI进行对话,完成恐龙“数字化复原”的活动任务。在任务中驱动学生自主观察、对比恐龙化石,收集证据并进行推理,利用AI形成恐龙复原模型。

首先,笔者利用智慧大屏展现AR软件中的恐龙,并提问:“你会介绍恐龙吗?”让学生对熟知的霸王龙进行介绍,然后引导学生从头部、颈部、尾部、四肢、皮肤等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梳理寻找出特征,初步建立恐龙的认识模型,为后续的复原打下基础。

随后,笔者结合博物馆云游览博物馆中化石遗址现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化石重建出立体骨架的具体过程。有了目标后,学生陆续开始与生成式AI协同完成任务。该任务主要包括两个进阶的小任务:任务一是观察骨骼图寻找特征,对话AI生成骨骼图片;任务二是生成有肌肉、皮肤的恐龙复原形象。

在执行任务一时,学校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马门溪龙、中华龙鸟、剑龙的骨骼图进行观察,完成特征记录,语音输入,与智谱清言对话生成图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找到图片的不合理之处,如食草类恐龙是四肢着地、剑龙的牙齿不会是尖的等,并将更加精准的特征描述反复与AI沟通,表达明确要求。在执行任务二时,基于任务一的收获,学生已经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恐龙的关键外在特征,从而更加高效地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话、协同完成任务。最后,学生还提出了生成的图片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这是大胆质疑、勇于思辨的科学思维的体现。

《消失的恐龙》一课是一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科学教学的应用实践,学生不仅认识了化石在恐龙复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在实践中与AI合作的能力,更意识到需要带着辩证性思维使用AI工具。

(作者:李婉冰,单位系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7月28日,2025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幕。本届智博会以“智无界·慧共生”为主题,...
原创 郭... 在6月17日,令人期待的《此处通往繁星》开机现场,两位主角郭麒麟与张雪迎并肩而立,仿佛两个世界的连接...
记者观察:大模型行业应集各家所... 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记者发现大模型行业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行非但没有成为冤家...
宜兴农商银行完成ATM信创改造... 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安全成为银行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宜兴农商银行近期完成的ATM信创...
宁德时代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宁德时代(30075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联想AI基础设施新品落地长沙,... 数据显示,2021年长沙数字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位居全国第12位;至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
美图秀秀、美颜相机2025上半... 在2025年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美图公司再度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据QuestMobile最新发布...
SuperCLUE测评榜单第一...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审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时,明确提出要实...
依托Qwen多模态大模型,工行... 移动支付网消息(欧文):银行业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近日,工商银行为解决商户准入审...
聚焦WAIC 2025|数据标... (记者 张苏慧)7月26日-29日,WAIC 2025在上海举行。在中国电信展台上,“方言语音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