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鹏伟林劼
BC电池将发射极和电极全部放置于电池背面,可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和综合功率。光伏领跑者计划料将深度利好以BC为代表的高效电池,考虑到头部企业BC产能建设加速,我们认为2025年或将成为BC电池实现从1到10快速放量的元年,未来3年内BC组件出货量CAGR或达85%,2027年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0%左右,市场空间超1200亿元。我们建议关注受益于BC需求放量的电池片、设备和辅材端投资机会。
▍BC电池:兼具高效率、高功率和美观的新型平台型技术。
BC电池即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发射极和电极均位于电池背面。BC技术是通用的平台型技术,可与TOPCon、HJT等技术有机结合,统称为xBC电池。BC电池的最大优势在于正面无栅线遮挡,有效光照面积增大,因此其转换效率(26%+)显著高于其他电池技术,截至2024年10月在TaiyangNews光伏组件量产效率排名中占据前三名。此外,BC电池美观度高,在分布式场景具备优势。BC电池虽然双面率相对较低,但综合功率更高,且在户外遮挡场景下发电增益更强,衰减率更低。
▍BC电池工艺复杂,对设备和辅材端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BC电池制备工艺更加复杂,相对于TOPCon和HJT新增了2-3道激光工艺和1-2道镀膜工艺,因此镀膜和激光设备价值量增加。我们测算BC产线的设备投资中,镀膜/激光设备价值量分别为9500万元/GW和5700万元/GW,占设备总成本的25%/15%。此外,BC电池技术发展有望促进导电浆料、新型焊带和绝缘胶等辅材产品升级,且头部企业已开发出多款适用于BC电池的新型辅材。
▍性能优势提升+政策支持发力,BC适用场景逐步拓宽。
BC组件正面高效美观,在分布式场景具备显著优势,我们预计2025年其在海外高端分布式市场渗透率有望增至30%左右。2025年1月,陕西省提出在2025年实行2GW的光伏领跑者计划,组件转换效率要求24.2%以上,我们认为将深度利好以BC为代表的高效电池,BC有望迎来快速放量。当前BC成本仍面临较大挑战,降低导电浆料成本(包括工艺设计和贱金属替代)、提高良率、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和提升转换效率是推动BC电池降本的四大关键路径。我们测算目前BC组件单瓦成本为0.72元/W,预计全方位降本情况下BC组件成本有望与TOPCon组件成本持平或更低。
▍2025年有望成为BC快速放量的元年。
在BC头部电池组件厂商引领下,BC组件出货量正迎来加速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BC出货量或接近50GW,全市场渗透率有望达7%,正式进入从1到10的快速放量阶段。随着BC性价比优势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7年全球BC组件出货量有望超160GW,对应2024-2027年CAGR为85%,渗透率或增至20%左右,到2027年全球BC组件市场规模有望超1200亿元。
▍风险因素:
全球光伏装机增长不及预期;海外贸易壁垒进一步抬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BC电池技术发展不及预期;BC电池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竞争日益加剧。
▍投资策略:
BC电池将发射极和电极全部放置于电池背面,可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和综合功率。光伏领跑者计划料将深度利好以BC为代表的高效电池,考虑到头部企业BC产能建设加速,我们认为2025年或将成为BC电池实现从1到10快速放量的元年。我们建议沿电池&组件、设备、辅材三条主线关注BC产业链投资机会。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3月14日发布的《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光伏技术专题报告—BC电池:从1到10,创造价值》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