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加速“拟人化” 商用前景可期
创始人
2025-03-24 23:00:16
0

图为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现场拍摄的人形机器人。 记者 李博 摄

  “更像人的机器人”来了。最近一段时间,会骑自行车、做早餐、演绎功夫的人形机器人不断涌现,引发更多关注。业界认为,随着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可期,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新的智能终端。

  “更像人”的机器人

  亲和的柔性皮肤、毫秒级的交互反应、灵巧手丝滑操作、直膝行走、通过视觉理解和认知世界、多机协同作业……人形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

  3月11日,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发布了一则新机器人灵犀X2的视频,不仅能走、能跑、能转、能跳、能使用滑板车、平衡车及自行车,还能与人对话。

  同一天,越疆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能自主完成做早餐,倒牛奶、水果摆盘、烤面包、烤培根、早餐摆盘等动作,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指就像人手一样灵活自如。

  此前,宇树科技发布了一则宇树G1机器人流畅地完成挥拳、旋踢、转身等高难度武打动作并保持平衡的视频。深圳众擎科技也宣布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

  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了以技术驱动为主,产业、政策共同助力的加速发展阶段。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在具身智能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让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更上一层楼:轻量化的多模态大模型提升了机器人的感知力,从而增强了机器人自主学习、决策规划的能力;同时,大模型与机器人的动作、行为交互训练相结合,也提升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泛化能力。

  商用场景加速落地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进现实生活。在应用场景端,国内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在汽车产线、物流企业以及3C数码制造等场景开展训练,有的已经应用于工业、井下作业、服务业等领域,商用场景加速落地。

  近日,优必选在极氪汽车的5G智慧工厂开展了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优必选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其生产的Walker S1机器人目前已与比亚迪、吉利、富士康等多家企业开展实训和测试工作。

  灵宝CASBOT也在工业制造、井下能源和商业服务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众多合作伙伴,以探索机器人的新应用边界。北京银河通用的GALBOT G1机器人在无人药店和商超中实现了商品拣选和递送。乐聚的“夸父”系列机器人则开始进入学校和科研机构,用于教学和实验。

  随着机器人产业潮起,近期入局者明显增多,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大厂均已加码具身智能赛道。

  此外,在互动平台上,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已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例如,弘信电子正独家为小米铁蛋机器人提供全套电路板解决方案;唐源电气已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机器人产品矩阵;联诚精密已向国内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批量供应相关零件产品;雅创电子成立Robot事业部,为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做好布局;为促进机器人相关业务的发展,瑞鹄模具专门成立了芜湖瑞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认为,DeepSeek等人工智能公司的涌现推动了通用机器人大模型的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已是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

  开源证券也表示,数据训练(车厂、专用训练场)、矿山、危化、电力、消防等会成为人形机器人优先落地场景,并有望在后续政策支持中深度受益。

  随着人形机器人商用场景不断丰富,人和机器人应该如何分工协作成为业界热点。“机器人可以更多地承担简单重复劳动和危险性高的工作,在医疗等需要复杂技能的场景中辅助人类,在商业和家庭场景中服务人类,而人类则可以更多专注于需要创造力、情感投入和复杂决策的任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王尧认为。

  政策加码预期增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业界认为,具身智能是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而人形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的高阶形态,也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未来,人形机器人在顶层设计中的定位愈发关键。

  万联证券的研报称,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产业,意味着接下来将有更多的资金和政策资源向这些领域倾斜,包括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产业基金等,这有助于减少产业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加速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一些地方也在加紧出台各种政策,以推进具身智能应用场景落地。

  3月3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发布《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新增培育营收超10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10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北京市发改委等四部门近日也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培育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在科研教育、工业商业、个性化服务三大场景实现不少于100项规模化应用,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

  此外,广东、山东、四川、河南、山西、重庆等多地已明确将“具身智能”列为2025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业内认为,地方政府积极出台具身智能产业规划,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仍有诸多瓶颈待破解。

  王尧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还无法实现大部分的非结构化任务,完成任务的泛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距离真正进入工业、服务业的诸多应用场景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具备实用功能、全尺寸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价格还普遍较高,还需不断控制成本。此外,从安全伦理的角度来讲,人形机器人在居家照顾等开放性场景的应用还需要经过严密的论证,确保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并符合伦理道德的相关要求。

  “人形机器人厂商都把量产提上日程,除了技术、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及成本相关问题之外,商用落地场景的选择也是重要挑战。”李君兰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落地在教育科研、文娱展示等场景,如果量产只是“为用而用”,难以为客户带来实际的业务运营成效,达不到规模化应用效益,那么对人形机器人进一步发展而言,将带来不利影响。(记者 李保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形机器人来了,酒店又有一批人... 来源:酒管财经 图源:豆包 当机器人不再是笨重的圆柱形“扫地铁盒”,而是能微笑、对话、甚至整理床单...
行进2025·“武”产新变③向... 【智造标杆——从技术积累到国际认证】山东双一游艇有限公司凭借着20年复合材料的技术经验,将中国智造推...
分众传媒联合支付宝 将在全国百...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温婷)十几年前,分众传媒推出了一种小Q卡,通...
原创 美... 美国终于低头了!想以每年7000万租赁中国卫星,以此加入“天宫” 在太空探索这个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
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上海开跑:起步... 快科技8月6日消息,近日,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上海浦东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
三六零周鸿祎:应对“超级黑客”... 8月6日,ISC.AI 2025大会在北京开幕。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就“ALL IN AGENT”...
百元开放式耳机哪款质量好?质量... 百元开放式耳机哪款质量好?如果你最近在考虑入手一款价格实惠、日常通勤运动都能用的蓝牙耳机,那开放式耳...
得知获奖时,这位“恐龙院士”还... 8月6日上午,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季强、徐星、周忠和三位科学家凭借“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
小学生想成AI科学家,周鸿祎:... 来源:睿见Economy 8月6日,在ISC.AI 商学苑红衣公开课上,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表示,...
刚刚!南大校友季强、周忠和获得...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科研工作者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