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款“京籍”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创始人
2025-03-25 15:21:11
0

转自:千龙网

历时8年,“京籍”介入手术机器人最近获得国产冠脉介入机器人的第一张注册证,拿到了上市资格。这台由北京医疗装备企业唯迈医疗研发的、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冠脉介入手术机器人ETcath,在临床试验阶段手术成功率达100%,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介入手术医生被誉为“铅衣战士”。为了方便观察手术情况,他们要长时间在X射线辐射环境中暴露。动辄数小时的手术过程,介入手术医生必须全程穿着防辐射装备,每套“铅衣”的重量足有十多公斤。这种局面即将改变。未来,介入手术医生可以穿着普通的衣服,远程操作ETcath精准实施手术。

医生与患者不处一室,经由设备“隔空”操作,但手术手感与面对患者时几乎没有改变,甚至轻触皮肤的力道都可以被实时传递。“我们的力反馈技术是国际首创。简单地说,机器人也有了触觉,在手术中能感受到0.01牛的极弱阻力。”唯迈医疗首席执行官杨贺说,如果手术机器人不应用力反馈技术,就无法把手术区域的触感实时反馈给医生,可能会导致血管穿透、损伤等情况发生。当然,除了触觉灵敏的“手”,ETcath还具备精准的“眼”和智慧的“脑”。

不仅能做手术,ETcath还能给年轻医生当专业导师。杨贺介绍,ETcath经过大量专家的精心“栽培”。它控制导管导丝时会采用一些专家的“独门手法”,能熟练精准地做出捻、抖、旋转等动作。年轻医生和它搭档实操的过程,就像是向名师学习,积累更多独立开展冠脉介入手术的经验。

前期数百例临床试验中,ETcath的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杨贺自信地说,这款机器人不仅提升了手术效率,一定程度降低了患者的血管损伤、并发症比例,还改善了医生的手术环境,可以延长他们的职业生涯。

获批上市,意味着这款机器人有机会走进全国医疗机构大展身手。杨贺说,从立项研发,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完成我国首台机器人介入手术,再到获得国产冠脉介入机器人的第一张注册证,前后历时8年。下一步,团队将开展多中心研究,在全国范围开展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示范。

值得一提的是,刚8岁的ETcath是由一支平均年龄约30岁的青年创新团队研发的。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出台,为该领域创新团队聚力解决产业短板和技术难题提供了支撑。“北京的创新氛围非常浓厚,从政策层面给予团队很大支持。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享受到很多实打实的福利。”杨贺说,“我们位于经开区,相关部门经常主动上门,在技术、人才、税务等方面提供服务,给予支持。这不断激励着我们发扬创新精神,打造创新产品,早日让‘北京技术’惠及全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VLA技术喧嚣的背后,实用价值... 【导语:2025年智能驾驶领域迎来VLA技术集中爆发,一年前“端到端”还是万能解法,一年后却被打上“...
2025年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 9月16日,2025年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研发项目“高速全自动封边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
苹果手写笔选哪个好用?2025... 随着无纸化的普及,iPad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上课记笔记、做笔记批注和简单绘画。苹果手写笔也逐渐成为许多...
AI主动帮你买!值得买科技“A...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涂竞玉 9月16日-17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AI赶海,蓝色动能更澎湃 ■ 本报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周佳莉 近日,省海洋强省办印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行动方案...
原创 H... 巨大11.19GB的系统更新包正陆续推送到华为Pura 70、Mate 60等43款设备,Harmo...
原创 9... 在中国机器人圈,有两个90后频频出现在聚光灯下:一个是“让机器人跳秧歌”的宇树科技王兴兴,一个是“让...
度小满反诈黑科技有效检测多类深... 来源:陕西法制网 AI时代,眼见非实。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换脸、语音仿真等新型诈骗严重威胁着...
AI助力图书馆服务迭代升级 长沙图书馆面向馆员开展AI技能专项业务培训 长沙图书馆供图 输入想生成的目的文本,湖南长沙图书馆AI...
湖北领导干部为何集中学数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9月12日晚,“点亮长江”——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夜空中,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