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力、殷勇到怀柔科学城调研,要求加快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创始人
2025-04-20 09:40:29
0

4月18日下午,市委书记尹力围绕“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到怀柔科学城调研。他强调,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支点,当前已进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要深入推动“科学中心+科学城”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努力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一同调研。

察看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设进展

坐落于怀柔科学城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全球设计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市领导察看加速器结构单元模型和光束线站,听取项目建设进展和装置调试及科研工作等情况汇报。尹力指出,要加紧建设和调试,争取尽快正式投用。设计好设施管理、开放共享机制,确保高效运行,早日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提前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好溢出带动作用。

了解科学卫星在轨运行管理等情况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首个入驻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牵头建设了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市领导了解科学卫星在轨运行管理情况及科研进展,察看子午工程大型监测设备展示和运行控制等情况。尹力望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高标准做好空间环境观测,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变化规律研究,提升天气预报预警能力。积极推进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吸引全球科学家来京开展合作研究,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听取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发展情况介绍

怀柔实验室是能源领域重要科技力量,面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构建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学技术研究。市领导了解实验室科研进展和成果转化情况。尹力说,怀柔实验室要紧紧围绕确定的攻关方向和科研任务,集中开展科研攻关,努力产生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始创新成果。抓好青年人才自主培养,打造梯次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加强与新型科研机构、企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上下游产业在京津冀布局。

尹力在调研时指出,怀柔科学城作为全国仅有的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担负着引领全球科学发展和前沿技术突破的重大使命。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构建设施平台与多元创新主体高效协同的科研组织模式,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抓紧建设设施平台,谋划好“十五五”时期重大科技设施布局。推动国家实验室与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打造战略科技力量集群。

尹力强调,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与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对接,拓宽成果转化路径,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实现“从1到10”的产业化落地。丰富应用场景,聚焦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交易等专业服务能力。要深化院市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沟通对接,协调推进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落实。推动搭建全市统一的大科学装置在线预约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设施开放共享运行水平。全力服务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怀柔区发展,抓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办好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等品牌活动。

尹力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保障,营造优良的创新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路网配置,改造提升内部微循环公共交通系统。提供多层次住房供给,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商业等公共配套,建好城市会客厅。用好接诉即办,让科研人员安心发展。怀柔区作为生态涵养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怀柔科学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抓好“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收官,组织开展“十五五”重大课题前期研究。认真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定不移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

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领导周琪、靳伟、赵磊、于英杰、郭延红,市政府秘书长曾劲参加。

来源:识政 撰文:祁梦竹 范俊生 摄影:戴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卫星物联网业务启动商用试验 产... 本报记者 丁蓉 在11月22日开幕的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宣布,我国...
长安汽车:预计明年一季度发布首... 长安汽车11月23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谈到公司在机器人业务领域的规划。 长安汽车表示,机器人...
成都量子互联示范网取得突破 记者23日获悉,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APC全球光纤光缆大会上,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
这些大力士,四肢发达头脑聪明 本报讯 (记者 孟琳 通讯员 钟旗威 胡佳) 日前,在湖州吴兴高新区的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园区内,百...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具身智能...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2日讯(记者 马常艳)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要来了吗?智源研究院院长...
马大为院士做客山大“从豪讲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2025年11月22日,山东大学首届“邓从豪奖”颁奖典礼环节结束后...
原创 与... 邱 林 作为全球5G网络发展领域的先行者,韩国自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成功展示世界上首个5G实验网...
第九届材料基因工程国际论坛在西... 本报讯(记者 任娜)近日,第九届材料基因工程国际论坛在西安举行。作为新材料领域顶级学术盛会,本次论坛...
当“煤城”遇上无人机,“飞天”... 枣庄力争到2027年集聚低空经济链上企业5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当“煤城”遇上无人机 “...
4.6万名青年票选“十大变革科... 青年眼中前沿科技是什么?最近,来自全球100余所高校的4.6万名青年大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选出了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