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二届中华文化及其对外传播 国际会议举办
创始人
2025-05-11 08:00:47
0

5月10日上午,2025第二届中华文化及其对外传播国际会议在河南新乡拉开帷幕。本届会议由新乡医学院主办,英国斯特灵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会议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跨文化交际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来自海内外文化传播领域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创新与深度融合。

开幕式上,河南省委外办、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河南省外国语言文学教指委、新乡医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英国斯特灵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协办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并致辞。他们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高度评价本届会议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

新乡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凯英致欢迎辞。她表示,新乡医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办学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医学+文化”融合模式,积极搭建具有鲜明医学人文特色的国际传播平台。

她强调,学校长期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学术创新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原医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更是一项助推文化基因全球传播的有力行动,将为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注入新的活力。

河南省委外办陈国良处长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翻译河南”项目。本次会议聚焦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深度互动,涵盖语言文学、国际中文教育、医药文化等领域,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展现出开放、包容与共赢的价值理念。

新乡医学院外语学院院长张飞龙在接受采访中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跨学科人才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在医学领域,更需要以 “和而不同” 的东方哲学智慧为精神内核,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创新驱动效能,实现医学与多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出兼具医学专业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前沿技术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精准对接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

据悉,本次会议为三大板块:一是以“AI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校长圆桌会议,探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二是以“AI时代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学者圆桌会议,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促进跨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三是专家学者的主旨演讲,分享在文化传播、语言教育、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杨慧林,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张龙海,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加民,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奥维迪乌斯大学副校长Marius Popa,新乡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雒保军,上海交通大学王宁、高旭东,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哈佛大学Martin Puchner,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等国内外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围绕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战略、人工智能时代的跨文化交际挑战、语言教育的多样性等议题展开讨论。

本届会议设有四个分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创新”“跨文化交际与国际中文教育”“人工智能与语言教育变革”和“中医药文化传播与融合发展”主题展开交流,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外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本届会议的举办,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新乡医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推动医学与文化的协同发展,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增进人类文明互信贡献更多的“新医智慧”与“中国力量”。(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 齐馨 | 李超英)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国科学家破解嫦娥六号月壤黏性... 还记得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神秘月壤”吗?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比撒哈拉沙漠干燥上万倍的土壤,...
深圳光明:“三重密码”促政企双... (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中国商报 一幅长达174米的AI水墨画卷,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恢宏舞台...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25...
“深圳市主动健康与智慧诊疗技术...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小慧 11月22至23日,第七届全国智能可穿戴技术及产业大会暨第十五...
极天羽申请一种导热胶带及其制备...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极天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号...
原创 打... 美国这些年对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越来越严,尤其是光刻机这块,基本卡住了中国高端芯片的脖子。2023年初...
平桂移动“5G+AI”平台赋能... 近期,贺州平桂移动与平桂区农业农村局联合推进的“平桂养殖AI+平台”项目,在区域内两家规模化养猪场顺...
MIT团队发明可黏附神经的电子... 近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赵选贺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生物电子设备——可在多种外周神经上长期...
鸿富诚取得一种散热系统专利,提...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鸿富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散热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万木新材料取得一种恒压温控系统...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万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恒压温控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