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创始人
2025-06-14 18:21:17
0

脑机接口技术建立大脑和外部世界直接通讯和控制的连接,不仅是理解大脑信息处理机制的窗口,更是治疗疾病、探索下一代人机交互模式的方向和手段。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相关企业合作,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赵郑拓研究员介绍说:

赵郑拓:“我们的受试者是一位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四肢截肢的男性,自2025年3月植入脑机接口设备以来,系统运行状态稳定,术后两个多月没有出现任何感染以及电极失效的情况。经过三周的训练,他已经能够熟练地通过脑机接口下象棋,玩赛车游戏,操作水平与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相近。”

受试者术后一个月脑控玩赛车游戏(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供图)

也就是说,植入脑机接口设备后,经过训练,受试者即可用“意念”控制鼠标,让鼠标按照自己的“想法”移动。实现这一功能的,是脑智卓越中心赵郑拓团队和李雪团队开发的一套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赵郑拓介绍说:

赵郑拓:“这套系统由前端的神经电极、后端的无线植入式信号采集系统、外部数据能量传输器以及搭载高效解码算法的人机交互软件构成,可帮助瘫痪等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现高效操控外部的电子设备及复杂的智能外设。”

通过手术放入受试者头部的植入体(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供图)

其中,神经电极和无线植入式信号采集系统是需要放入受试者头部的——通过手术在大脑运动皮层上方的颅骨上“打薄”出一块硬币大小的凹槽用以镶嵌植入体设备,再在凹槽中开一个5毫米的穿刺孔,放入神经电极。本例手术由华山医院路俊锋教授团队实施。他介绍说,手术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要确保放得准,第二是要确保放得稳。

路俊锋:“术前准备我们采用了多项精准脑功能定位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技术、术中磁共振技术,还有一系列人脑功能图谱的重建工作,确保我们把电极放到我们所希望放的脑功能区上去,精准地记录到大脑在控制手部运动的脑功能区的神经元。我们克服的另外一个困难是,我们希望这个电极能够稳定地在大脑中实现长期的记录,所以我们采取了多项加固技术,确保电极稳定地留在大脑皮层上面。”

李雪研究员(左一)、赵郑拓研究员(左二)与路俊锋教授((右一)进行术前规划(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供图)

这项试验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这一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在多个技术指标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比如,作为大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通道、放置在脑组织中的传感器,神经电极是侵入脑机接口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目前世界上唯一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代表业界最高水平的Neuralink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中使用的神经电极相比,脑智卓越中心在这一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赵郑拓介绍说:

赵郑拓:“我们团队研制及生产的神经电极是目前全球最小尺寸、柔性最强的。它截面尺寸仅为Neuralink所用电极的1/5到1/7,柔性超过Neuralink电极近百倍。如此柔软的电极能让脑组织几乎意识不到旁边有异物的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脑组织的损伤。”

赵郑拓团队研制及生产的神经电极(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供图)

这一尺寸仅为头发丝的1%的神经电极能进行单神经元活动的采集。采集来的神经信号,经后端无线植入式信号采集系统处理后,经外部能量信号传输器传输到外部系统进行实时在线解码。其中“无线植入式信号采集系统”直径26mm、厚度不到6mm,也是全球最小尺寸的脑控植入体。脑智卓越中心李雪研究员告诉记者,最大的挑战便是要将原本有三台笔记本大小的设备,集成到一个只有硬币大小的系统中。

李雪:“我要把这么大的一个系统集成到这么小的一个框架里面去,而且还不允许它发热,就是它整个热必须得控制在2℃之内,因为超过2℃长期而言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它的工程的一些配比,无论是在机械上面,电子设计上面还是功耗上面,要求都非常高。要根据设备的具体的情况对整个系统、芯片等等都要重新设计。而且我们没什么可以参考的先例,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

这一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的设计寿命为5年,可支撑患者在相对较长的周期内持续稳定使用。赵郑拓介绍说,依托脑智卓越中心国际领先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此前已在猕猴身上验证了植入体通过二次手术升级换代的可行性,为未来更新患者植入的脑机接口设备进行了前期验证。

依托脑智卓越中心国际领先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在开展人体试验之前,该系统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已经在猕猴身上得到验证(视频截图)

赵郑拓:“我们其实在非人灵长类上也做了一些前期的验证,就是系统植入进行脑控,过两三个月时间,我们在原来的位置将电极以及系统完整地取出,在原位再给它更新一个新的系统,同样可以实现很好的控制,也为未来做了一些铺垫和验证。未来在患者身上,可能通过一个小手术可以更新换代的话,就永远可以使用到最新技术给他们带去更大的益处。”

接下来,项目团队会尝试让受试者使用机械臂,让他可以在生活中完成抓握、拿杯子等操作。后续还将涉及对复杂物理外设进行控制,例如对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代理设备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拓展受试者生活边界。

记者丨朱宛玲

签审丨李琳 魏郁

监制丨蔡耀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圳市委党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 原标题: 系统化培训给干部队伍披上AI“战衣” 深圳市委党校开展一系列全场景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培训近...
杭州加速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推进大会上,杭州市数据集团、华为、阿里云、传...
Perplexity深陷抓取争...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近日,科技领域再起波澜,Perplexity公司被指故意绕过反抓取措施获取网页...
台积电/英特尔都在抢的赛道!中... 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半导体行业正面临集成度与能效比的双重挑战。 在"内存墙"的瓶颈下,催生了2...
原创 宇... 最近看科幻小说,里头提到了流浪行星,我就琢磨,宇宙里真有这种到处流浪的行星吗?要是有,它们脱离恒星后...
低空城市治理平台 城市的低空区域,正成为一个亟待挖掘的 “治理富矿”。低空城市治理平台应运而生,它依托无人机等低空飞行...
中国移动7月29日正式开通我国... 来源:全国商报联合会 中国经济报导:中国移动于 2025 年 7 月 29 日正式开通我国首条反谐振...
轩展科技|智能交通的天眼:FC... 一、技术优势 1、4K60帧,捕捉每一刻的精彩 索尼FCB-ER9500一体化摄像机模组搭载了1/1...
供热客服系统搭载DeepSee... 供热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体验与满意度。传统的供热客服系统在话务高峰压力下捉襟见肘,人工坐...
“具身智能”为钥 解锁“无限之... □ 本报记者 范昕怡 8月2日,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暨开发者大会举行,400余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