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时代人工智能体验馆汇聚众多深圳AI企业的创新产品。(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蕾
深圳“特产”是什么?曾经的海鲜干货、荔枝佳果,正被充满未来感的高科技产品悄然取代。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一家名为“机器时代”的人工智能体验馆吸引不少游客驻足体验。这里出售数千种高科技产品,超过80%来自深圳本地企业。如:智能健康戒指、智能办公本、开放式AI耳机、全地形飞行相机……
这家定位为市场驱动的人工智能生态圈公司,通过在机场开设体验馆的方式,精准触达并深度覆盖超过4亿机场高端商旅用户,不仅让旅程更“智慧”,更以深圳机场为出发点,把“深圳AI智造”带进千家万户。
高科技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高科技“伴手礼”正成为深圳这座“科创之都”递给全球游客的新名片。在机场开设人工智能体验馆,是深圳市机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截至目前,机器时代运营44个人工智能科技机场体验馆,分布全国24个城市。
在机器时代的体验馆里,AI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便利:智能行李箱成为游客代步“神器”,行李变成坐骑,旅途中负重赶路的体验变成了轻松有趣的惬意;智能办公本可以实现录音转文字,还能智能总结会议纪要,让差旅开会高效轻松;开放式AI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道,提供天花板级音质的同时让佩戴者保持对周围环境音的感知……
机器时代董事长杨威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其核心理念:“所有产品都是AI+,让实验室里的黑科技走进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杨威的目标很明确:“打造市场驱动人工智能生态圈。”这种“场景化落地”能力,恰恰是深圳AI产业从技术优势迈向市场优势的关键一步。
构建AI市场“风向标”
机器时代的另一大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构建的消费数据网。在机场开设的人工智能体验馆是高端商旅用户的流量入口,这为机器时代提供了与用户链接的精准触点。杨威指出:“我们建立翔实的消费者数据库,通过真实购买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检测哪些AI产品真正有市场,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出真金白银。” 这为机器时代自身的产品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它为合作的上游企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市场雷达”和“风向标”角色。
对于众多专注于技术研发的AI初创企业和硬件厂商而言,高昂的市场验证成本和模糊的用户需求常常是产品落地的最大障碍。机器时代通过其遍布机场的体验馆网络和真实的消费者数据,为这些创新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市场试验田”和精准的用户反馈。哪些功能被高频使用?哪些设计被用户吐槽?哪些价格区间最易接受?这些来自真实消费场景的数据,源源不断地回流,帮助上游企业优化产品定义、调整研发方向、降低试错成本,极大地加速了深圳AI产品从“能用”到“好用”、从“创新”到“畅销”的转化进程。
目前,机器时代孵化加速8000多家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其中深度合作伙伴2000多家,合作产品覆盖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健康、智能穿戴、智能出行、智能办公、智慧教育、创意配件八大类目,累计超万件。
打造AI产业“加速器”
“保持利他初心,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做行业风向标”,杨威道出了机器时代更深层次的价值逻辑:这不仅仅是一个销售平台或体验空间,更致力于成为深圳乃至全国AI产业的“加速器”与“连接器”。对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建设能力的中小AI企业,机器时代提供了市场渠道,一个直接触达海量高质量用户、展示产品、获得反馈和销售转化的平台,降低其市场进入门槛;同时,通过选品,汇聚众多深圳AI企业的创新产品,让人工智能体验馆成为AI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和“产品库”。这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一站式体验,也为产业内部观察趋势、寻找合作提供了便利;通过聚焦“出行”“健康”“效率”等具体场景,将不同的AI产品有机组合呈现,在潜移默化中定义AI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生活美学,推动社会对AI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从擅长“造”迈向善于“卖”
机器时代的根基深扎于深圳这片科技创新沃土。当前,深圳拥有全球最完备的电子信息和硬件制造产业链,从芯片、传感器到精密加工、模具制造,一应俱全。这为AI硬件产品的快速原型、小批量试产、大规模制造提供了极大的优势。机器时代平台上琳琅满目的深圳智造产品,是这一强大制造能力的直接体现。同时,深圳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持续加码AI产业。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活跃的风险投资、密集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营造了有利于AI创新的生态环境。
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市场认可的商品,是研发企业普遍面临的挑战。机器时代的模式有效破解了高科技产品落地难题。通过市场化的筛选、验证并推广有价值的AI应用,是深圳AI产业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的重要推手。该模式让深圳AI从擅长“造”,迈向更善于“卖”(推广、应用),形成完整产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