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重大发现,有何意义?
创始人
2025-07-09 03:00:58
0

富含稀土的土壤。(摄影/李士萌)

人们通常所说的“稀土”,根据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除钪之外,稀土被划分为三组。轻稀土为镧、铈、镨、钕、钷,中稀土为钐、铕、钆、铽、镝,重稀土为钬、铒、铥、镱、镥、钇。其中,轻稀土储存量较为丰富,常用于催化剂、磁材、陶瓷、玻璃等领域;中重稀土相对稀缺,更多地应用于高科技领域。

受全世界追捧的“香饽饽”

1968年,日立公司推出了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视机。该机型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重要突破——其显像管内创新性地运用了稀土元素,这一举措使得画面亮度得到显著提升。“稀土彩电”的命名也由此而来。

在那个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有限的年代,稀土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极为稀缺。这款电视机的问世,几乎成为当时普通民众能够接触到稀土元素的唯一日常载体。它不仅展现了稀土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在某种程度上让“稀土” 这一原本显得较为神秘的元素,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

在云南红河地区野外勘探现场浸取获得的稀土粗矿。(摄影/王金臣)

随着现代工业的纵深发展,稀土凭借其卓越的磁、光、电、催化等物理化学特性,已成为调控提升光、热、电、磁等材料性能的核心关键元素。作为多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它不仅是环境治理、医疗设备、通信技术等民生行业的基础材料,更是在先进武器装备研发、航空航天核心部件制造、风力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机器人精密组件及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性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支撑作用。

奥格斯堡大学资源战略教授、化学家阿明·雷勒将稀土称为“调味金属”,就像在一道菜里调味赋予了食物独特的口味一样,调味金属赋予了产品独特的性质。

2024年3月7日,上海,中国国际粉末冶金与陶瓷展,中国稀土集团展示的稀土材料。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工业制造的原材料也在发生变化。“当下,稀土已经进入主材料时代。将稀土称作‘工业调味品’‘工业维生素’已经不合时宜,‘工业粮食’或‘工业黄金’更为准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学求分析道,众人皆知的美国F-35战机,每架就使用408公斤稀土元素,如果不使用稀土,该战机将无法生产。缺少稀土,很多高科技行业都会出现停产停工的情况。

事实正是如此。66日,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宣布,由于含稀土材料的零部件未能按时到货,公司位于日本本土的部分汽车生产线暂时停止运营。公司声明指出,短缺零部件主要用于汽车电子系统和发动机部件,直接影响生产计划。

因稀土供应受影响的车企不止铃木一家,今年4月,代表通用、丰田、大众、现代等主流车企的汽车创新联盟与汽车配件制造商协会发出联名信称,若无法稳定获取稀土元素及永磁铁,汽车供应商将无法生产包括自动变速箱、节气门体、交流发电机、各类电机、传感器、安全带、扬声器、照明设备、动力转向系统及摄像头在内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被迫减产甚至关闭车辆组装生产线。

美国福特汽车此前表示,该公司芝加哥工厂于5月份暂停探险者SUV的生产,为时一周,主要原因是稀土磁铁短缺影响了电机的供应。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汽车电机拥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交流电机,一种是直流电机。交流电机不需要永磁材料,成本低的同时效率也低。而采用稀土磁铁的永磁电机,磁体无须供电即可维持磁场,不仅节能效果显著,还能输出更高功率并大幅提升性能。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机器人行业。人形大小的机器人为什么能跑起来,就是电机用到了添加稀土元素的永磁材料。今年4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公司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生产受到稀土供应的影响。

“稀土永磁材料是伺服人形机器人电机和关节电机的关键材料,能在电机保持小体积和轻重量的同时输出强大扭矩,为人形机器人完成行走、抓取、伸展等复杂动作提供稳定动力。”王学求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据了解,单台人形机器人所需钕铁硼磁材总量达2千克至4千克。

“中国时代”到来

应用如此广泛的稀土,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也仅仅自30年前才开始被认识到。

1949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轻稀土矿被发现。依托碳酸盐岩矿床中提取稀土的方法,美国实现稀土的自给自足,并主导世界稀土的生产,但也仅限于镧、铈、钕等轻稀土元素。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第一大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开采,中国开始崭露头角,成为稀土生产国。1986年,中国凭借1.18万吨的稀土产量超过美国。在世界稀土领域,“中国时代”到来。

“中国稀土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地质学家丁道衡和化学家徐光宪作出的重要贡献。”王学求表示。

1933年,丁道衡编写的《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在《地质汇报》上发表。白云鄂博稀土矿首次向世人展露其惊世容颜,其占全国稀土总储量九成、占世界探明稀土总量近四成。丁道衡在日记里兴奋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很荣幸,我发现了它(白云鄂博)的秘密。”

白云鄂博稀土矿。

“让世界震撼的不只是稀土储量,还有我国独有的稀土元素提取技术。”王学求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真正让中国成为稀土大国的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据了解,1975年,徐光宪在第一届全国稀土会议上公开了串级萃取理论。这一理论解决了稀土分离的难题,极大推动了我国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显著提升了中国稀土工业的竞争力。

1988年,中国稀土生产量跃升至全球第一。200819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公布,徐光宪因其在稀土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中国化学化工界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进入新世纪,中国稀土产量和质量始终保持国际领先。稀土的开采和先进的提取技术让中国成为全球稀土生产的头号大国。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2024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数据显示,全球稀土资源储量9000万吨。中国稀土储量保持在4400万吨(稀土氧化物),占全球总储量的40%。从全球产量来看,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为39万吨,中国产量为2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9.2%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稀土列为战略矿产资源,并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供应链。2006年,日本发布《国家能源资源战略新规划》,将稀土列入储备对象,同时重视稀土回收利用、替代材料研发以及深海资源勘探。2018年,美国将稀土列为35种关键矿物最终清单。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启动多个稀土勘探项目。

但目前来看,不管是稀土矿的勘探,还是稀土提取、替代、回收等技术的应用,上述国家的行动成效并不如意。我国中重稀土的储量占全球中重稀土储量的80%以上,仍然掌握着世界稀土领域的话语权。

又一重大突破

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曾提到:“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

20216月的一个下午,当王学求和他的学生们把从云南红河地区路边剖面采集的风化壳样品拿回基地进行快速分析后,惊喜地发现试剂瓶中出现了完美的乳白色稀土沉淀,“找到了!”王学求激动地脱口而出。这也证明了2019年他破釜沉舟扎根红河地区寻找中重稀土矿的决定是对的。

在云南红河地区勘探现场,王学求老师观察风化壳样品沉淀后的滴定溶液。(摄影/李士萌)

经不完全钻孔勘查,红河地区一带稀土矿潜在资源达115万吨。其中,镨、钕、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超过47万吨。

针对此次重大发现,王学求对《中国报道》记者说:“这是1969年在江西首次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半个世纪以后,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是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矿作出的重要贡献。”

“此次发现的云南稀土矿,中重稀土元素异常丰富,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中重稀土矿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党委书记覃家海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中重稀土元素是现代高科技、低碳能源、国防安全等领域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金属。此次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找矿重大发现,改变了我国中重稀土资源分布格局,有力夯实了我国中重稀土资源战略优势。

在云南红河地区中重稀土找矿项目基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成员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晾晒。(左一 刘昱恒、左二 谢明君、右一 李龙雪、右二 孙文龙)(摄影/王金臣)

“在世界范围内,轻稀土资源并不缺,缺少的是中重稀土。”王学求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以中重稀土元素为主的云南红河地区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发现后,我国在世界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更是进一步得到巩固。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即使国外发现新的中重稀土矿,也不太可能影响中国在世界稀土领域的话语权,因为一个矿床从发现到投入开发至少几年到十几年时间,况且我国的稀土提取技术领先其他国家数代。

持续推动矿产资源增储上产

新发现10个亿吨级油田、19个千亿方级气田;探获10个大型以上铀矿床,铀矿资源量大幅增加;铜、金、镓、锗、铟等12种矿产资源量显著增加;锂、锆、铪、氦气、稀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矿产取得重大突破;钨、钼、锑、萤石、石墨等我国优势矿种资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而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实现的这一重大突破,可谓其中的典型。

1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要成果发布会。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跨越的关键发展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叠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铁、锰、铅、锌等大宗矿产资源消费已达峰值或保持高位,而铜、锂、镍、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需求快速增加。“为国家找矿”已形成行业共识。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任务是摸清家底、促进增储上产、提高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岳建华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此外,当前国际环境仍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我国高度依赖进口的矿产资源,通过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能够增强我国能源资源的自主供应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需求。”

日前,在自然资源部召开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要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表示,为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自然资源部加大组织实施力度,构建央—地—企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全国找矿一盘棋,针对找矿难度较大的矿种,制定“一矿一策”方案,从地质找矿、资源再评价、科技攻关三方面一体推进。同时,加大政策供给、探矿权出让力度以及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释放制度红利,鼓励和支持矿业权人快速增储上产。

据了解,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全国27个省(区、市)100余家调查单位、2000余名调查人员,根据矿产资源采选冶新技术,开展了703个在产矿山、1148个大中型矿区的资源储量再评价工作,我国镓、锗、铟、金、镍、钴等15种矿产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有力保障了国内矿产资源供应。

岳建华表示,以往,在开采大宗矿产资源时,一些重要的伴生矿产资源被忽视,导致资源浪费。尽管协同开采共伴生矿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潜力巨大,特别是钾、锂、铀和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从价值和需求的角度来看,将单一矿种开发转变为多元化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对国家的国防建设、新能源与新材料开发影响深远。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王金臣

责编:张利娟

编审:赵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军校直播多地“廉”动,引网友围... 中新网7月8日电(顾莹 林尚峰 胥瑞 刁炜)盛夏七月,骄阳似火。一场盛大的网络直播授课,正如当下的气...
北京协和医院研发AI系统破解眼...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有信领衔跨机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基于超广角眼底影像(UWF)与深度学习技术...
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
温州蓓蕾新材料取得卷筒纸全轮转...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温州蓓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卷...
电连技术申请电连接器组件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电连接器组件...
原创 韩...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屏幕已成为人类与世界交互的主要界面,从智能手机到电视,从笔记本电脑到车载显示,面板...
原创 苹... 随着WWDC结束,iOS26的主要功能已经全部曝光,随着测试版的推出,还有很多苹果没有公布的隐藏功能...
这一重大发现,有何意义? △富含稀土的土壤。(摄影/李士萌) 人们通常所说的“稀土”,根据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在京启动 央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7月8日,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望京联络大厦启...
服务器及佩套产业链深度:算力浪... 今天分享的是:服务器及佩套产业链深度:算力浪潮螺旋升,AI时代新机遇 报告共计:55页 本文围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