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时代琥珀中新发现菊石包裹体
创始人
2025-07-10 13:00:40
0

原标题:恐龙时代琥珀中新发现菊石包裹体

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获悉,中外科学家在缅甸北部胡康河谷的白垩纪中期琥珀中发现了特殊的化石组合——来自海洋的菊石与陆生或淡水节肢动物共存。此次发现是继2019年首次在琥珀中发现菊石包裹体之后,第二次记录缅甸琥珀中的菊石包裹体,相关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古昆虫学》上。

胡康河谷琥珀动物群是亚洲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中生代生物包裹体,目前已鉴定涵盖50个纲超过2770个物种,是名副其实的“白垩纪时间胶囊”。琥珀中的菊石包裹体非常少见,目前只发现于缅甸北部胡康河谷。“琥珀作为树脂化石,通常记录的是白垩纪至新生代地层中的陆生生物信息,水生生物的包裹体相对罕见,海洋生物的记录更是罕有,故此次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邢立达表示。

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断层扫描技术获取了标本内部构造,以识别关键特征,并结合琥珀产出的地层年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较大的标本包含一枚直径约30毫米的菊石壳体,研究团队将其归入“带菊石超科”;较小标本中可见不完整的菊石残骸,仅保留轻微的锯齿状鞍部和中度内卷的壳体形态。

“这两枚菊石的发现为重建白垩纪缅甸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线索,表明当时的琥珀森林位于热带海滨。”论文主要作者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金予飞介绍,较大标本中,与菊石共存的节肢动物包括蜱螨亚纲、半翅目古花蝽科和双翅目蝇类,代表了陆地及可能的淡水生态系统。此外,两件标本还含有炭化的植物碎片及粪便颗粒,指示森林地面环境来源。

较大标本的菊石壳室内充填有大量方解石和砂质,表明在被树脂包裹前,这枚菊石曾短暂暴露于空气中且受到风化作用。由于菊石外壳存在破损、内部未见软组织存留,研究团队推测,这些菊石可能被风暴或潮汐搬运至海岸附近的森林区域,并在搬运中受到破坏。“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和砂质填充后,菊石最终被富含植物碎片和陆生、淡水节肢动物残骸的树脂包裹,形成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共存于同一琥珀中的罕见记录。”金予飞认为,该发现为重建中生代沿海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线索。(记者王美莹)

(责编:李昉、郝孟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移动开通我国首条反谐振空芯... IT之家 8 月 1 日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今日报道,中国移动在广东开通了我国首条反谐振空芯光纤...
一档综艺,如何让观众从“刷到”... 作者|莉拉 “心可以碎,手不能停,生活就应该这样,保留这份热爱,一直做,不管它飞不飞得起来,不管它能...
楚天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楚天科技(30035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浩淼科技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浩淼科技(831856)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AI时代的优选答案,东莞知名企... 来源:法帮星法律顾问 2025年最新GEO:抢占AI搜索时代的话语权—成为生成式引擎的“首选答案源”...
软控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软控股份(002073)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三大运营商统一外呼营销号码 为落实“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规范电话营销行为,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英诺赛科宣布与英伟达达成合作 【大河财立方消息】8月1日,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英诺赛科)在港交所公告,近日...
充分发挥我国优势 深入实施“人... 本报记者 郭冀川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2025智博会9月5日至8日在... 7月31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在重庆举行。据了解,本届智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