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传玺
7月17日,盛世启智·通途育人——AI教育创新平台发布会成功举办。发布会由盛通股份全资子公司北京盛通知行教育科技集团(以下简称“盛通教育”)和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盛通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在会上重磅发布。
盛通股份董事长、盛通教育集团总裁贾春琳表示,当前科技教育领域呈现出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高”的态势,人工智能平台的发布精准匹配了学校日益增长的科技教育的需求。校外教育是教育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更多资本关注并助力科技教育发展,让更多青少年能够体验和学习人工智能,从而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协同进步。
(企业供图)
打造AI通识教育新标杆
据了解,盛通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集教育、开发与实践于一体,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学习体系。平台纵向覆盖从入门到进阶的全阶段学习体验,横向融合语言交互、视觉识别、AIGC等前沿技术,并支持模型的训练与开发,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掌握AI核心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加速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盛通教育研究院院长、盛通教育教研总监王莎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自2019年开始研发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强调学生需掌握AI底层技术与算法原理。针对不同学段,课程设计各有侧重:小学和初中注重体验与模型调用,高中则适合学习算法。公司在全国层面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涵盖AI教育硬件、软件平台、课程资源的完整生态。在课程和平台研发上,聘请温州科技高中的正高级教师和北师大教授做顾问指导,确保先进性和合理性。
值得关注的是,盛通教育提出“重新定义AI教育”,并整合机器人硬件与赛事通道,全方位助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据了解,用户可以搭建并调教“AI小管家”机器人,并将训练后的AI模型部署到机器人,完成“校园安防巡逻机器人”项目,实现如手势控制机械臂、语音唤醒机器人等功能。
盛通教育集团副总裁、中鸣机器人总经理邹宝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将走向“软硬结合”模式。硬件作为具身智能和AI智能的载体,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学生在学习软件时仅通过互动界面,难以深刻理解AI,而加入具身智能后,可实际操作并看到AI赋能的应用场景。例如,通过硬件控制机器读取颜色,经过多次训练,学生能体会到AI赋予机械“灵魂”的过程。未来,学生想深入了解并应用人工智能,离不开“软+硬”模式。
AI时代解锁教育变革新机遇
事实上,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编程不再是大学生或程序员的专属技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将AI教育纳入课堂。尤其是适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具备极强的图像认知与逻辑建构能力,正是学习AI与编程的黄金时期。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表示,在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筑牢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为民族未来生存蓄力的战略选择。但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化发展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打破壁垒、协同发力,共同为青少年打造开放包容的科技教育全新生态,形成“教育引导方向、科技提供内核、企业落地场景”的良性协同格局。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丽表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颠覆了传统教育的“术”和“道”,教学正在从“以人为主”向“人机协同”转型,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结构、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式均随之发生变革。人工智能已成为新的教学要素,深刻影响着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模式。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智能教育实验室主任肖艺能表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挑战传统教育范式,推动教育向学科融合与终身学习跃迁。教育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技术红利,深度调整教育目标与方法,着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批判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自我驱动力。
(编辑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