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课堂“炼”出真本事,早沾“班味儿”赢高薪
创始人
2025-07-19 03:21:01
0

走进佛山顺德陈村的柏越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裁线机吐线如飞,零部件流转不息,每隔几秒便产出一条数据线。来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的十余名学生,在技术副总兼产业导师方钰文带领下,正专注学习机器操作原理与规范。从计算机程序控制逻辑、产线优化设计,到电柜内部精密布线工艺……学生们沉浸其中,为未来成为自动化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当许多大学生正享受悠长假期,近日,广轻大智能制造学院的这批学生却选择了“逆向而行”,走出校园,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二课堂”。

把课堂搬进真实项目

这是广东省属公办职业院校的首批职教本科生。职教本科怎么教?怎么学?这问题一直萦绕在学院院长张友能心头。他的答案很明确:构建“双场景(课堂+车间)、双文化(校园+企业)、双项目(学习+生产)、双证书(学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光讲理论不够,必须把课堂搬到真实项目里,让学生精准触摸企业需求和行业前沿。

张友能说,在这一模式下,职业本科生深入企业课堂,在企业导师的悉心培养下,得以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建立起精准的“一一映射”。与此同时,伴随学生入企的学校导师,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使命——他们将企业一线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吸纳、整理、提炼,再反哺回教材与课堂教学,扎实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这种“校企同频共振”的机制,确保人才培养始终紧扣产业脉搏。

然而,理想模式落地并非坦途。企业方首先面临着现实的考量。柏越机电技术总经理张俊豪坦言,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对企业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和额外管理成本。比如,要抽调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当导师,要安排专门的学习空间甚至调整部分生产计划。更现实的是,面对技术快速迭代,学校课程如何与企业最新需求同步更新?如何在体制机制上确保合作的稳定性?这些都是校企双方需要持续磨合的课题。

企业有企业的账本,学院更有学院的牵挂——几十名学生分散在多家企业,安全这根弦时刻紧绷。为此,学院为每个实践小组设安全组长,每晚定时在微信群报告小组成员安全情况。每天晚上9点多,张友能都要看看微信群,查阅学生是否全部回到寝室:“学生实习在外,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安全。一定要等到所有小组长发回‘全员安全就寝’的确认消息,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我才睡得踏实!”

明知责任重、管理难,学院为何还要“自找苦吃”?张友能的答案很坚定:“就是为了让学生‘真刀真枪’地练就岗位所需的过硬本领!只有深入一线,系统性提升实践能力,才能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技术学到手,工资高一截

尽管有现实的困惑与管理的挑战,但校企双方都认准了合作的长远价值。为此,学院自去年寒假起,便安排首批30多名本科生进入五家企业学习。企业为学生们开辟专门教室,学生在完成企业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余,还需进行成果汇报、深入产线实操。这与传统的“进厂打工”式实践学分获取模式截然不同,堪称广东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

半年前的寒假,学生们已在车间初探产品标准的门径。如今,随着理论知识的“水位”上涨,实践的“浪头”也更高了。企业导师方钰文介绍,从大一寒假直至毕业前夕,学生们八个寒暑假的学习任务已被系统规划——这些由校企共同设计的任务,既是对校内课程的延展与补充,也促成了课堂与生产的无缝衔接,令学生直呼“学习体验更立体”。

“学校里没接触过的新技术,在企业才真正动手掌握。”学生郑灿荣分享道,“过去学习零部件只能看图,现在能在产线观察实物,直接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功能与应用,收获太大了。”

“实践颠覆了我对机电智能制造的印象,”学生胡楷炜坦言,“原以为这个行业都是粗重体力活,没想到整个工厂正向智能化升级转型,开始迈进了一个数字化时代。”

格外珍惜实践机会的胡楷炜,去年寒假便在该企业进行过短期实践。本次为期一个月的实践过半后,他主动申请延长留企时间:“很多同学假期想找专业实习却缺乏机会。既然我有平台,就要牢牢把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打算“泡”到暑期结束,誓要摸透更多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的门道。

经过8个寒暑假实践、在正式岗位上“淬过火”的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待遇会比其他应届生更胜一筹吗?“这是当然!”公司总经理张俊豪毫不犹疑地说,在企业岗位上经过充分锻炼的学生,不仅更受企业用工青睐,起薪也会比普通学生每月高3000多元,毕业起始工资即可达到每月8000至9000元。

相比一些普通本科同学还在适应大学生活,这批职业本科生已开始准备技能比赛、规划职业路径,为就业铺路。学生郑灿荣调侃,如今每天来企业“上班”,身上已经有了“班味儿”,但因提早融入产业、清晰职业方向,自己有了更多自信与从容——这份“实战锤炼”出的特质,正是他们面向未来职场的独特优势。

文、图 | 记者 崔文灿

视频 | 记者 崔文灿 实习生 岑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小... 昨天,小米发布了新的操作系统澎湃 OS 3,今天宣布Beta版首批机型开启陆续推送,包括6款手机以及...
3篇顶刊+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海...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吴吉 近日,深圳大学在科研方面喜讯频传。3篇论文成果登上顶刊,其中化学与环...
无“One”不AI!SaaS巨... 来源:申斯基科技观察 2025年盛夏,一场由关键词“ONE”引领的产业变革,正席卷整个中国企业服务市...
中国电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序...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国电信(601728)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序列...
华容200名教师开启AI“充电... 8月23日,华容县2025年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成长培训班正式开班。全县200名中小学教师齐聚一堂,...
微星OLED显示器经533天测... 2025-08-29 02:20:55 作者:狼叫兽 烧屏问题长期以来都是OLED显示器用户最关...
聚焦内河航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内河航运横贯东西、连接南北,是助力做强国内大循环、支撑国内国...
言短意长|“花生上树”背后的时... 发布时已经标注为AI照片的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本文讨论的是那些被误作“真实照片”的AI照片。 正如我...
中资环绿色综合分拣中心在津试运... 昨日,中资环绿色综合分拣中心在津试运行,旨在打造国内首个自动化、信息化涉密涉敏载体销毁与拆解集成示范...
万物皆有理丨搜狐张朝阳走进TC... 来源:运营商财经网 [中国,武汉,2025年8月28日]今日,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