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大棚下的细沙地里,嫩绿色的芦笋已经有拇指般粗细,正直挺挺地探出头,等待工人采收。
7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绿之源有机蔬果生产基地。
阿扎乡地处雅鲁藏布江宽谷地带,沙地遍布。“我们刚来的时候做过探测,往下挖了近百米,都是细沙。”绿之源负责人喻莹告诉记者,虽然是沙地,但经过科学改良,也能得到合理利用。
阿扎乡光热资源好,土地平整开阔,便于连片开发。2019年,湖南援藏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绿之源公司,流转千亩沙荒地,兴建起标准化玻璃温室大棚,尝试芦笋种植。
“芦笋生命力强、适应性好、根系发达,比较适合在沙地种植。”喻莹介绍,温室大棚综合考虑光热水土肥等一系列要素,对温度、水源、土壤进行实时监测,采用当地的牛羊粪等有机肥对土质进行改良,并配套膜下滴灌技术,显著改善了作物生长环境,提升了土壤地力,让种出的蔬菜品质不断提升。
目前,绿之源已有千余亩地块取得有机认证,企业成为西藏第一家和唯一一家获得有机认证的蔬果企业。喻莹告诉记者,沙地里种出的高品质有机芦笋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目前已在香港完成试销,后期有望正式进入香港市场,周供货量达500至1000斤。
(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