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千行百业,人工智能对基础理论的需求达到空前高度,而作为万物计算之本的数学,其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成为推动AI发展的关键引擎。
7月20日至22日,“AI与动力系统”专题会议在大湾区大学举行,作为松山湖数学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会议邀请海内外动力系统与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AI在动力系统中的前沿应用与理论研究,为基础学科赋能人工智能、推动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提供新思路。
全球科研高地专家作报告分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国际)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徐宗本以《AI困境:无限维问题VS有限维问题》为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对AI以及AI与数学关系的思考。在徐宗本看来,人工智能的基石是数学,没有数学基础科学的支持,人工智能很难行稳致远。
“目前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一些基础问题,其本质是来自数学的挑战。”徐宗本表示,当前主流大模型(如GPT、ResNet等)在设计和应用中存在诸多困境;而突破这些困境的关键在于数学理论的创新,其核心思想是将无限维问题转化为有限维可计算形式,并建立严格的数学保障。因此,徐宗本提出需构建数学框架与有限大模型转型,通过数学理论的“降维打击”解决AI的“高维困境”。
本次会议,聚焦AI在动力系统及数学研究中的前沿应用,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香港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位数学及人工智能领域院士、教授、青年学者,围绕AI计算模型、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优化、生物医药及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每个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与主讲人均围绕报告内容及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并频频提问。会议现场交流频繁,不同领域的专业观点相互启发,相互碰撞。
数学驱动AI发展,AI边界何在?
大湾区大学教学负责人、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瑞声慕课讲席教授李晓明在致辞中表示,动力系统作为数学的重要分支,是理解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运用动力系统理论理解AI,以及利用AI助力动力系统发展,这两个方向都具有研究价值,值得思考。”李晓明说。
国际知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大湾区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大湾区大学讲席教授夏志宏表示,动力系统应用广泛,在数学定理证明和预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AI的介入将可能引领数学研究范式。
交流内容打通了“Math for AI”与“AI for Math”的双向路径,从理论框架到实践应用,深度探讨数学和人工智能等其他领域深度交叉融合,勾勒出一幅智能时代的计算图景。
下一篇:昌都学子在渝研学 航空体验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