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这不什么“爽文”,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举行的“赢得人工智能(AI)竞赛”活动上,正式发布了美国政府的“AI行动计划”。
这份内容长达23页的文件,包括超出90项行政建议和措施,以巩固美国在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其实,美国政府这份“AI行动计划”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明确提出“在国际治理机构中对抗中国影响力”,并计划进一步收紧AI芯片对华出口管制。
这份行动计划,本质上就是一份针对中国的“AI战书”。动员号召美国乃至西方国家的相关产业链,联手遏制阻挡中国的AI技术发展和进步。真可谓“命令已经下达,战鼓已经敲响”。
那么,在已经开打的中美“AI战争”中,谁能赢得最终的胜利,笑到最后呢?
我从五个方面来分析阐述。
第一,在技术基础研发方面看,美国眼下的确具备优势。
比如美国在 AI 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广泛应用的AI架构、模型等领域,均由美国的科技巨头或研究型大学研究者提出。在全球引用率最高的10 项通用人工智能成果中,美国占据 4 项,基础理论原创能力强劲。
这也无可厚非,我们必须虚心承认,人工智能从半导体技术发展到今天,从AI的概念到芯片到系统软件,几乎都来自于美国科学家。美国具有雄厚的基础不可否认。
第二,从发展速度方面看,中国具备巨大优势。
优势在于从模仿到创新,从追赶到超越。全球肉眼可见,今天的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速度,与四十年前开始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样,都是惊人的赶超。
具体一点说,中国在 AI技术的学术论文发表方面与美国表现相当,截至 2023 年,中国有约 12450 篇生成式 AI 学术论文发表,美国有 12030 篇。同时,中国是 AI 专利授权的最大发起国。自 2017 年以来,每年在生成式 AI 领域授予的专利数量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此外,中国的大模型性能与美国的差距正在缩小,比如深度求索(DeepSeek)的 V3 模型只需要 1/10 的算力,就能实现与美国的 GPT-4o 相近性能。
第三,从算力芯片领域看,中国的赶超已经无法阻挡。
别看眼下美国占据领先地位,英伟达的 H100 芯片在半精度算力、显存带宽、互连带宽等方面强于中国芯片。英伟达的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平台构建了成熟的开发者生态,覆盖多类主流框架,且英伟达的芯片占据全球 AI 训练芯片市场 90% 的份额,美国在高端算力芯片生产方面优势显著。
然而,中国面对美国的限制措施,正在加速追赶。总而言之,中国正快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被全球业界视为不可阻挡的赶超。
第四,从人才方面看,中国的优势明显。
在AI方面,中国的人才储备远超美国。2022 年中国培养了全球 47% 的顶级 AI 研究人员。从 AI领域的Top100 人才榜看,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就职学者占 55 人,人才规模庞大,且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的研发团队规模也非常可观。
第五,从应用场景和市场看,中国优势巨大。
中国拥有庞大的互联网应用市场和丰富的产业场景,AI 在电商、金融、社交、短视频、智能制造等垂直行业的落地速度远超欧美。这样的市场基础,奠定了中国AI发展牵引力十足的前提。通过全球领域体系最完整、最广阔的AI应用场景,促进中国AI技术的高速和高效发展。这是全球任何国家和地区组织都无法相比的。这也是最强大的动力,也是最庞大的试验场。
因此我们可以说,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中国。如果美国没有意识到中国强大的竞争,也不可能专门出台针对中国的“AI战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