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上,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透露,在太空大能源方面,银河航天已经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大规模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徐鸣表示,太阳翼是卫星的翅膀,是卫星的“能源担当”,是几乎所有卫星必不可少的关键单机。全柔性太阳翼可以减少太阳翼对卫星体积和重量的占用,还能提高能量密度,满足卫星大功率能源需求,可以适用于多星堆叠发射需求。
“未来在卫星发射的时候,这款全柔性太阳翼变成卷轴放在卫星两侧,卫星在轨运行时,太阳翼可以像长幅画卷一样受控展开。太阳翼在轨展开长度超过10米,宽度近2米。”徐鸣说,尽管这款全柔性太阳翼面积约20平方米,但是它卷起来直径仅和一个保温杯差不多大。
徐鸣提到,全柔性太阳翼在电池电路和机构展开等方面均面临全新的技术难题,全球都没有经验可借鉴,银河航天技术团队经过持续的创新探索已完成研制工作。
当前,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根据欧洲空间政策研究所报告,预计到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而太空对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的价值预计将达到约7.9万亿美元。过去10年,太空基础设施驶入快车道,目前全球在轨卫星数量已超过1.3万颗。
>>链接
可以折叠的柔性太阳翼有何优势?
当前,太空新基建如火如荼,卫星正处于类似从“超大老式台式机”向“笔记本电脑”的进化阶段,柔性太阳翼让卫星具备“超大能源”成为现实。
以往,一个火箭的整流罩内只能安放一颗或几颗多面体卫星,而将卫星制造成平板形状后,卫星可在火箭整流罩内层层堆叠起来同时发射,极大提高了火箭整流罩的有效利用空间,降低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未来这也将成为低轨商业卫星发射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折叠的柔性太阳翼具有包络小、重量轻、模块化的优点,更易于收纳,同样质量下面积更大,可以吸收更多太阳能,提供更多的能量,与平板可堆叠卫星十分契合。
但柔性太阳翼技术难度大,除技术验证星外,通常应用于高价值航天器。从国际上来说,柔性太阳翼的典型应用是哈勃望远镜、国际空间站等复杂航天器,由于难度较大,常规卫星并未大规模进行配置。近年来,随着柔性太阳翼技术的日益成熟,国际上开始系列化地使用柔性太阳翼。 综合中新网、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