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平报融媒记者 赵志国
只需在地面轻点鼠标,千米井下“盾构机”听令而动,月进尺轻松破600米;无人驾驶矿车平稳行驶在巷道中,井下AI全天候无死角实时盯防、智能决策,实现井下全场景应用……7月27日,走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这样的智能化作业场景正逐渐成为常态。
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等举措,贯彻高效能治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并通过顶层设计、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等一具体举措,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生态体系,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安全水平、管理效能的显著提升,更为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带来澎湃创新力
面对数字经济浪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核心,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整合信息技术、生产管理、科研创新等多方力量,形成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推进机制。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集团大手笔打造数字“大动脉”:建成覆盖14处矿井的万兆“数字高速公路”,搭建起集云中心、算力中心、大数据中心于一体的“智慧大脑”,40多项核心业务实现上云用云;联合通信企业推进5G网络矿区全覆盖,构建起多网融合的数据传输网络,为井下智能化采掘、无人驾驶、远程监控等场景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撑,让“云端开采”从概念变为现实。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持续创新。该集团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生态体系,在制度保障上,50余项科技管理制度为创新保驾护航;在激励机制上,“工资靠课题、奖金靠成果”的理念深入人心,4376万元科技奖金的发放,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在创新管理上,目标导向的高效体系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100%。
在技术创新上,该集团勇于攻克“卡脖子”难题。千米深井复合顶大采高超大空间组合充填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平煤神马方案”;首次攻克本煤层瓦斯地面抽采技术,地面瓦斯累计抽采量突破1.2亿立方米,为煤炭安全生产和清洁能源开发开辟了新路径;全钒液流电池1GW装置实现全产线智能化生产,彰显了其在储能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
智慧矿山,千米井下“数字蝶变”
7月27日,平宝公司的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井下各个作业面的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远程操控百米井下的“盾构机”。“以前,掘进作业需要大量人力,且效率不高。如今,有了‘5G+智能掘进’系统,‘盾构机’在井下听令而动,月进尺较以往大幅提升。”现场技术人员刘洋兴奋地说。
采煤环节同样实现了华丽转身。在智能化采煤工作面,“5G+规划开采与数字孪生”系统让井下作业变得“透明”。技术人员通过系统,能对采煤设备的运行状态了如指掌,设备工艺数据信息在线显示、同步采集、自动提取。常态化运行率接近80%,人均工效提高20%以上,形成了全国深部矿区综采工作面透明开采技术应用示范。
洗选环节也因数字化实现了质的飞跃。7月25日,在十三矿煤楼,TDS智能干选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X射线快速扫描初筛的煤矸石,高压风精准地将煤吹进煤仓。该集团自主研发的“5G+智能选矸”系统已在9家矿井成功投用,与中兴通讯联合搭建的“5G+智能分选数字星云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矸石选出率在90%以上,效率提升60%,原煤灰分降低6到10个百分点,人工选矸彻底成为历史。
目前,该集团已建成1对国家级、10对省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48个采煤智能化工作面、120个掘进智能化工作面,智能化产能占比过半,煤矿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自动化综合远程控制率提升至89.1%,真正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突出以人为本,扎实推进“苦脏累险”岗位优化替代,积极推进危化企业高危场所、关键区域机器人巡检人工替代,30余台煤矿巡检机器人全部投用,建成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矿用机器人集群。
主力矿井十矿已建成17个AI视频分析模型、100路视频分析场景,实现井下全场景应用。
7月26日,在十矿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AI视频分析模型可以准确识别职工、各种设备,甚至是皮带上的大块异物。当出现矿工不戴安全帽、安全操作不规范等异常点时,AI第一时间在视频画面上发出报警信号,并同步拍照录像、自动保存。截至目前,该系统对识别的各类隐患均及时报警,漏报率为零。
数据赋能,全产业链“智慧升级”
7月25日,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化工板块下属单位尼龙化工公司厂区内,机声隆隆、一派繁忙。在装满电气配电柜的尼龙化工公司东区变电所二楼值班室,几名工人正盯着电脑屏幕仔细察看。“这上面的数据都是机器人替我们巡检报过来的,我们发现异常,就会立马过去处理。”电气厂技术员陈天桥介绍。
变电车间内,一台悬在半空中的机器人正在巡检,有时摄像头闪着红光停在仪表盘上仔细“察看”,有时顺着轨道升至空中全方位扫描。
在该公司动力厂供水现场,一台机器狗也在巡检,发现安全隐患,就一个劲地猛拍摄,及时捕捉微小的异常信息,并实时传回数据……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加大供电、排水、压风、主运输、辅助运输系统智能化建设,对平煤股份矿井主煤流运输系统和井下固定场所(变电所、泵房、架空乘人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目前已全部实现远程控制、有人巡检、无人值守。
该集团积极探索5G与精准定位技术融合,成功开发应用井下智能无人驾驶系统,运输效率提升41%;上马投用32台煤矿巡检机器人,实现了井下变电所、泵房等关键地点实时监控、远程巡检、无人值守,建成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矿用机器人集群;推广应用“云、边、端”协同的煤矿AI视频识别技术,建成17个AI视频分析模型、300路视频分析场景,实现人员、设备、环境智能监控、精准分析、超前预警,做到井上下固定场所、主要生产区域、重点作业地点全覆盖。
与此同时,该集团紧盯地面工厂,大力推进“小改造、大提升”式的智能场景建设,累计实施251项智能化项目,上马智能巡检、焊接、搬运机器人46套,培育出9家省级智能工厂、11家省级智能车间,加快向“黑灯工厂”“黑屏操作”迈进。
数字化转型不仅体现在生产一线,还贯穿于全产业链。运营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数智化战略转型的核心,整合了人、财、物、产、供、销等核心业务信息资源;财务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型,为该集团的资金运作提供精准决策依据,优化资金配置;人力资源共享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辅助实现人才的精准选培;物资共享平台打通了采购、仓储、配送全流程,库存成本降低15%以上,供应链运转更加高效。
中平信息公司构建的企业微信平台,已成为该集团内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桥梁。平台集成了智慧党建等50多种应用系统,覆盖194家单位和部门,134512名员工注册,日均活跃用户约7万人。从文件审批到生产调度,从安全监测到员工培训,诸多业务都能在“指尖”完成,每年为其降本增效超过4900万元,大大优化了内部管理流程。
电子认证服务平台的上线,进一步推动了该集团的数字化办公进程。平台接入OA、财务、ERP等核心系统,实现线上主体身份认证、电子用印全流程管理。合同签署、文件审批等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工作效率提升25%,纸张、邮寄等办公成本下降30%。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总经理李延河表示,未来3年,集团计划新建4—5处国家级、5处省级智能化示范煤矿,使智能化产能占比达到70%,推动煤矿数字化转型从示范先行迈向全域推广,从局部智能建设走向系统协同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