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促人形机器人从“表演咖”变“好帮手”
创始人
2025-07-31 09:40:38
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图片据视觉中国。

明星IP+人形机器人的“跨次元”合作,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7月30日,宇树科技牵手“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受此影响,该港股早盘一度上涨超过30%。据悉,双方联合开发的具有陪伴功能和社交属性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除了家庭使用外,还会应用于演唱会、表演秀等演艺领域。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全球科技与资本市场的焦点。2023年,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颠覆性产品”。不过,人形机器人虽火,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鸿沟”依然显著。媒体调查发现,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采购量尚未出现显著增长,当前市场以科研需求、商业展示为主,导致“表演性应用多于实用性落地”。“高共识又没有商业化路径”,曾经让一些投资人对具身智能的市场前景产生了动摇。机器人从“表演咖”到落地消费端的“好帮手”,还要走多远?

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头部企业,宇树科技此次“切入”文娱市场,正是对商业化新路径的一次探路。此次双方牵手,让IP软实力与硬件硬科技相互拥抱融合,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跨界合作样本。此前,千亿市值车企长城汽车也携手宇树科技,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解锁智能出行新场景。

机器人企业频频跨界不同领域,其实正是为了更加“丝滑”地切入不同应用场景,做好从实验室到真实的工厂、家庭“落地”的文章。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为王。

落地,离不开充分挖掘场景需求。今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上,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十大典型落地场景,包括智能养老护理机器人等。让前沿机器人产品“落地”寻常百姓家,越来越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共识。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针对普通用户还难以实现个性化场景开发,C端市场拓展存在明显瓶颈。今年以来,机器人马拉松、格斗赛等赛事层出不穷,这些“花式整活”其实不仅仅为了娱乐,通过让技术在对抗中暴露短板、加速迭代,为创新场景落地做足技术准备。只有创新挖掘更多应用场景,形成“技术—场景—市场”的良性循环,人形机器人才能从炫酷的“走跑跳”向家庭应用、商业服务等全面升级。

落地,还需“软硬”结合。具身智能机器人和前一代机器人最大的差别,是能否进行主动思考,并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当前,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决策能力不足,成为商业落地的重要阻碍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硬件当然很关键,要让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电机,都尽可能灵活丝滑,但目前更重要的问题是,软件算法迭代滞后于硬件更新。硬件决定了下限,软件制约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上限。大模型时代,人形机器人也应“软硬结合”,才能更像人、更好地服务于人。人形机器人一旦进入家庭等全开放场景,“大脑”需要处理的问题难度将会成指数级提升。因此,如何把AI大语言模型和机器人更好结合,尚需工程师们聚力攻关。

但是,人形机器人仍是一个需要放到五年、十年,甚至更长周期来看商业化的产业。给科研一些时间、给产业一些耐心,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台机器人”的一天终会到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九安医疗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九安医疗(002432)新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马斯克奥特曼中文对喷, AI ... 现在刷社交媒体,你会发现一些画面精良的爆款视频,其实已经是 AI 制作的。但作为一个创作者,除了要像...
【环时深度】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环球网资讯)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静...
达立诚取得双液螺杆点胶阀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达立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2025长三角快递物流展9月启... 2025年9月3日至5日,2025长三角国际快递物流供应链与智能装备展览会(ESYE 2025)将在...
美亚光电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美亚光电(00269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科技赋能破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近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与药品系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一套绿...
DeepSeek V3.1 低... 出品 | 大力财经 作者 | 豆沙包 编辑 | 魏力 最近,AI 界的 DeepSeek V3.1 ...
情绪消费风口下,IP 衍生品如... 当前,IP 衍生品已经成为传播文化内容、提供独特体验、聚集线上线下受众的重要载体。 今年夏天,十五运...
西工大航天科普走进雪域高原 近日,西工大航天学院、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郑子轩副教授团队,应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