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I眼镜成"偷拍神器",这个有点恐怖
创始人
2025-07-31 18:40:27
0

这个夏天,AI眼镜市场持续升温,一副眼镜即可集成拍照摄像、实时翻译、语音交互、会议转写及提词器等复合功能。然而,技术的便利也伴生着隐私风险,不少用户对AI眼镜的隐蔽拍摄能力表示担忧,认为其或会助长偷拍行为,而社交平台上也在流传着“AI眼镜摄像指示灯”的技术关闭方法。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走访深圳华强电子世界与赛格电子市场时注意到,有大量不知名品牌的AI眼镜在售,部分眼镜的拍摄指示灯可以通过镜框上的按钮“一键关闭”。

今年上半年,AI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科技巨头与新锐品牌纷纷推出新品,主打语音交互、实时翻译、AR导航等炫酷功能。然而,当这些智能设备被赋予“隐蔽拍摄”能力时,技术的光环瞬间蒙上阴影,不少产品提供“一键关闭拍摄指示灯”功能,使其成为潜在的“偷拍神器”。

记者在华强北走访时发现,许多售价数百元的“白牌”AI眼镜外观与普通墨镜无异,却在镜腿或鼻托处暗藏高清摄像头。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产品允许用户手动关闭拍摄指示灯,这意味着他人根本无法察觉自己是否正被偷拍。电商平台上,类似产品更是打着“华强北顶配”“工厂直销”的旗号大肆销售,甚至有商家在商品详情页隐晦提示“拍摄无感,随心记录”,显然是在迎合某些不良需求。

这种“隐形拍摄”功能的滥用,已远超合理使用场景,理论上,AI眼镜的摄像头本应用于AR交互、物体识别等智能功能,但现实中却被异化为偷拍工具——地铁车厢、公共厕所、健身房更衣室……任何场所都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2023年韩国就曾曝出多起利用智能眼镜偷拍案件,迫使政府立法要求所有摄像设备必须配备不可关闭的提示灯。而在国内,相关监管仍显滞后,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偷拍他人隐私,但针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拍摄功能尚无专门限制。普通摄像头需强制标注“CCC”认证,而集成在眼镜中的微型摄像头却可能逃避监管。

传统偷拍设备尚可通过信号检测仪排查,但AI眼镜的无线传输可能加密,拍摄后本地存储的数据更难被发现。更棘手的是,部分产品甚至能通过语音指令或手势控制拍摄,取证难度极大。

行业乱象的背后,是部分厂商的“揣着明白装糊涂”,“技术中立”的托辞,实则是利益驱动下的责任逃避。

要遏制AI眼镜的偷拍乱象,需多方合力构建防护网,其中应该包括应尽快将智能眼镜摄像头纳入特殊监管,强制要求拍摄提示灯不可关闭,并设定最低提示音量和持续时间。

AI眼镜本应是拓展人类感知的“第三只眼”,而非窥探隐私的“隐形之眼”,在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之间,行业必须找到平衡点,既不能因噎废食禁止所有拍摄功能,也不能放任其沦为犯罪工具。

每一家厂商都对“一键关闭指示灯”这样的功能说不,每一位消费者都对隐蔽拍摄保持零容忍,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科技红利,而不必时刻担心成为“楚门的世界”里的主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巨一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巨一科技(688162)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国家网信办:13516个公众账... 为进一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提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辨识度,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深入推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
因天气原因 SpaceX升空前...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
研究发现低智能AI机器人可合谋... 来源:商业周刊 这是监管者最不愿面对的一幕:对冲基金将AI程序投放至股债交易市场,这些程序非但不相互...
云智融合诠释云计算未来趋势 来源:通信信息报 (记者 张苏慧)日前,在“2025可信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云计...
福建:5G移动电话用户占比破六... 央广网福州8月1日消息(记者龚雯)据福建省通信管理局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移动电话用户509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署开展专业...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自2025年起,在全体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通识继续教...
纳米光子器件中实现光信号跨结构... 《自然・材料》杂志31日在线发表了一项纳米光子器件互联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纳米...
英伟达回应被约谈:芯片没有“后... 就被国家网信办约谈一事,英伟达发言人7月31日晚向南都N视频记者邮件回应称,网络安全至关重要,“英伟...
我国部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