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商报联合会
中国经济报导:中国移动于 2025 年 7 月 29 日正式开通我国首条反谐振空芯光纤商用线路,标志着我国在光通信领域取得颠覆性突破。
这条线路部署于广东深港证券交易所数据中心之间,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芯光纤技术,实现了多项国际领先指标。
技术突破与核心优势
超低损耗与传输效率
该线路采用反谐振空芯光纤,光信号在空气纤芯中传输,实测损耗小于 0.09dB/km,较传统实芯光纤降低 7.6 倍,刷新全球商用光纤最低损耗纪录。
在 20 公里链路上,单芯光纤实现双向 128Tb/s 超大容量传输,较传统光纤传输效率提升 3 倍以上。
这种低损耗特性使得光信号无需中继即可实现长距离传输,显著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
极致时延优化
深港交易所间数据传输时延降至 1.07 毫秒,较传统光纤降低 30% 以上,完全满足高频金融交易对微秒级时延的严苛要求。
例如,股票交易指令从下单到成交的响应时间可缩短至传统系统的 60%,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非线性效应抑制
空气导光机制使光信号非线性效应降低超 1000 倍,在现有系统器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试可进一步提升传输距离和带宽。
这意味着在相同设备条件下,空芯光纤系统的容量潜力是传统光纤的 5-8 倍,尤其适合 5G 核心网、数据中心互联等大带宽场景。
工程实践与产业协同
复杂环境下的部署验证
线路全程铺设于城市地下管网,途经台风 "马力斯" 过境区域,在积水、挤压等极端条件下,仍实现空芯 - 空芯光纤熔接损耗 0.05dB、空芯 - 实芯连接损耗 0.3dB 的国际一流水平。
中国移动联合长飞、领纤等产业链伙伴,攻克了户外熔接、防水密封等工程难题,形成一套适用于复杂环境的部署方案。
产业链自主可控
线路采用的空芯光纤由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团队研发,其反谐振结构设计使光场约束效率提升 20%。
配套的熔接机通过优化放电参数,将单次熔接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损耗控制在 0.05dB 以内,达到商用级标准。从光纤预制棒到熔接设备,核心技术均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
成本与规模化突破
目前空芯光纤价格约 3.6 万元 / 芯公里,虽为传统光纤的 2000 倍,但通过优化拉丝工艺(单根预制棒拉丝长度达 47.5 公里)和引入产业基金支持,预计 2026 年成本可下降 50%。
中国移动已发起设立 90 亿元的交投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空芯光纤相关研发和产能扩张。
应用场景与战略价值
金融与算力网络
深港线路已承载两地交易所实时交易数据,使跨境订单处理效率提升 40%,每年可减少因时延导致的交易损失超亿元。
未来将扩展至上海 - 香港、北京 - 新加坡等金融专线,构建覆盖亚太的毫秒级交易圈。
同时,空芯光纤可降低算力枢纽间时延 30% 以上,支撑智算中心分布式部署。
数据中心互联革命
在深圳 - 东莞试验网中,空芯光纤实现 20 公里单纤双向 128Tb/s 传输,较传统方案节省 75% 光纤资源。
微软等国际企业已在 Azure 数据中心部署空芯光纤,中国移动计划 2025 年底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 10 个空芯光纤互联的数据中心集群,实现 "算力即服务" 的按需调度。
未来通信基础设施
空芯光纤支持 O-L 波段联合传输,可兼容现有光模块直接升级。
中国移动正推进 "智慧交通 2030" 战略,计划在南宁绕城高速建设 5G+V2X 示范路段,利用空芯光纤低时延特性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测试。
同时,其低色散特性可减少色散补偿模块功耗,助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展望未来,中国移动计划 2026 年将空芯光纤部署范围扩展至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开通 5 条以上跨省商用线路。
随着 "东数西算" 工程推进,空芯光纤将成为连接东西部算力枢纽的 "信息高速公路",预计到 2030 年可支撑我国算力网络整体时延降低 40%,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