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器人外科医生”
通过肚脐上唯一的一个小孔
就能完成一台复杂的
疝气修补手术
近日,海淀医院普通外科团队
成功实施了
北京市首例国产单孔机器人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不仅标志着北京在微创外科领域
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更意味着国产高端医疗机器人技术
正飞速走进临床
惠及广大患者
首例突破:单孔机器人展现硬核实力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
难以想象一台复杂的疝气修补手术
竟能由“机器人外科医生”
通过肚脐上唯一的一个小孔完成
术后几乎看不到疤痕
患者最快6小时就能下床活动
24小时便能康复回家
这看似不可思议的场景
通过海淀医院普通外科
对国产单孔机器人的成功运用
如今已成为现实
“单孔机器人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相较于传统术式具有显著优势。在微创方面,通过肚脐自然皱褶处的单一切口完成操作,术后仅留下隐蔽性瘢痕,相比传统腹腔镜3至4个切口更具美容优势。”据海淀医院普通外科主任白月奎教授介绍,“在加速康复方面,创伤面积减少70%以上,显著降低了术后疼痛指数及镇痛需求。与此同时,操作精准度极高,机器人系统提供10倍高清3D视野,配备7自由度仿生器械,突破了传统单孔手术器械干扰的瓶颈。此外,安全性能也大幅升级,智能滤颤系统可消除手部震颤,特别适用于补片固定等精细操作环节。”
据了解,成功实施该手术的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亮点十足,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蛇形臂手术器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医生控制台设计。
此外,它的智能影像导航系统可精准定位疝缺损区。作为首个开展该技术的医疗中心,海淀医院普通外科始终秉承“精准微创、快速康复”的理念,形成了覆盖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到机器人手术的完整技术体系。
单孔机器人在海淀医院多科室应用
手术已超百例
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国产单孔机器人的应用
是政府、企业与医院
协同创新的成果
通过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卫健委、海淀区医保局与海淀医院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共建科技应用场景,2024年6月,术锐单孔手术系统正式落户北京市海淀医院。在短时间内,经过医院妇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的多科室、多场景协同应用,截至今年7月15日,已成功完成一百例手术。
据了解,手术机器人曾是国际巨头的“垄断领域”,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出现,用更先进的蛇形臂单孔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让中国原创手术机器人站上了与国际巨头最先进的单孔机器人比肩的同一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海淀医院是全国首家以多科室诊疗完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百例的综合医院,这一成就彰显了国产医疗机器人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前景。
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张福春表示,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落地一年多来,对医院的学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专家们掌握了这一先进技术,并在产品迭代中开展了相关研究,青年医生也从中受益,不仅学习了新技术,还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机器人手术创伤非常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科技赋能:助力学科建设与患者受益
目前,单孔手术系统在海淀医院的场景示范应用效果显著。作为区属医疗机构的带头人,海淀医院为创新技术产品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田。聚焦科技+医疗,医院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医疗科技创新的生态链,这种模式是新质生产力在医疗领域的生动实践。
在贯彻落实海淀区高新科技临床转化工作机制的过程中,北京市海淀医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化医企合作。未来,医院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探索单孔机器人技术在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外科诊疗服务。
同时,海淀医院将为海淀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做强新质生产力引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科技的持续赋能下,海淀医院将在医疗领域创造更多的奇迹,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记者:王艳洁
编辑:旭日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