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未来网络发展大会:量子互联网与算网协同体系架构白皮书
创始人
2025-08-25 16:00:27
0

该白皮书由紫金山实验室、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写,系统梳理量子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及算网协同方向,为量子互联网从理论走向工程化提供参考,核心内容如下:

一、量子信息技术基础

1、核心概念与原理

量子力学基础:区别于经典力学,微观粒子状态由波函数描述,核心特性包括叠加态(如光子同时处于水平 / 竖直偏振)、纠缠态(两粒子测量结果非局域关联,如 Bell 态、GHZ 态)、量子操作(量子逻辑门,如 X 门、Hadamard 门、CNOT 门)及量子测量(投影测量、POVM 测量,需通过测量获取量子态信息)。

量子态演化:遵循薛定谔方程,通过演化算符实现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为量子计算与通信提供理论支撑。

2、典型量子应用

量子通信:含量子密钥分发(QKD,如 BB84、E91、MDI-QKD、TF-QKD 协议,从物理层面保障安全)、量子隐形传态(通过纠缠信道传输未知量子态,需经典通信辅助)、量子安全直接通信(QSDC,无需密钥直接传输信息)。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叠加实现并行运算,发展分为四阶段,当前处于 “含噪音中等尺度量子(NISQ)” 阶段,关键算法包括 Shor(大数分解)、Grover(量子搜索),物理实现路径涵盖线性光学、原子(中性原子 / 离子阱)、超导量子比特、固态自旋等。

量子精密测量:突破标准量子极限(SQL),利用压缩态 / 纠缠提升测量精度,典型场景包括全球量子时钟网络(提升时钟稳定性)、长基线望远镜(延长基线距离提升探测精度)。

3、实验系统(物理实现)

介绍不同量子比特载体的特性:线性光学(光子为载体,适合通信)、原子系统(相干时间长,如里德堡原子)、固态自旋(如氮 - 空穴金刚石色心,兼顾存储与操控)、超导量子比特(门操作快,需极低温环境)、腔系统(增强光与原子耦合,作为数据总线)。

二、量子互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

1、量子互联网概述

定义与定位:连接量子节点,支持量子通信、计算等经典互联网无法实现的应用,当前处于初期阶段,硬件(量子比特保真度、存储时间)与软件(协议栈、运行模式)均不成熟。

发展阶段:Wehner 提出六阶段演进(可信中继→准备和测量→纠缠分发→量子存储→容错少量子比特→量子计算网络),当前多处于 “可信中继” 或 “准备和测量” 阶段,中国已实现基于量子中继的多节点纠缠分发(最远 12.5 公里)。

国内外现状:美国 DARPA、欧洲 SECOQC、中国量子城域网与 “墨子号” 天地网等项目已落地,均以可信中继为主。

2、量子中继技术

分为四类,核心是 “分而治之” 解决远距离量子信号衰减问题:

第一代:预报式纠缠分发 + 纠缠纯化 + 纠缠交换(克服光子丢失与操作错误);

第二代:预报式分发 + 量子纠错码 + 纠缠交换(用纠错替代纯化);

第三代:全量子纠错码(同时解决丢失与错误);

全光中继:簇态产生 + 纠缠交换(降低对量子存储的依赖)。

3、量子互联网协议栈

借鉴经典互联网架构,不同研究团队提出差异化方案:

Van Meter(日本):五层协议栈(物理层→链路纠缠层→远程态构建层→错误管理层→应用层),适配第一代中继;

Wehner(荷兰):五层协议栈(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与经典 TCP/IP 命名一致但功能不同,不单独设纠错层;

Dür(奥地利):四层协议栈(物理层→连接层→链路层→网络层),聚焦预先构建纠缠信道,无应用层;

中国团队(如中科大 Li):五层协议栈,支持预先构建纠缠,链路层负责反馈信号处理。

4、量子分组交换技术

突破经典分组交换思路,适配量子信号特性:

量子封装网络方案:采用 “经典 - 量子混合帧”(经典包头 + 量子负载),通过时分 / 波分复用生成帧,节点处分离包头与负载(经典处理器处理包头,量子存储暂存负载),支持单光子与纠缠网络;

经典帧辅助混合方案:无需混合帧,用经典帧分配纠缠信道(无导向 / 帧导向两种产生方式),通过纠缠交换延长信道,实现端到端纠缠分发,兼容不同中继技术。

三、初期量子互联网运行模式设计

针对初期量子设备少、资源有限的场景,提出集中式调控方案:

1、基本假设:网络设备少、量子内存小、相干时间短、传输技术多样(纠错码 / 隐形传态)。

2、整体要求:

网络布局:分 “主体网络”(中央调控,兼容多代中继)与 “用户网络”(用户 + 邻近路由节点);

节点类型:用户、用户端量子路由器(第三代中继)、主体网络路由器 / 中继器;

调控模式:全网集中式(中央控制器下发规则,主体网络负责端到端分发)。

3、请求运行流程:

本地请求:同一路由器下用户间通信,由路由器直接处理(计算方案→资源检查→建立连接);

远程请求:跨路由器用户通信,需中央控制器参与(路径计算→资源确认→分配 ID→建立连接)。

四、量子应用协议示例

以两类核心应用展示端到端流程:

1、量子密钥分发(BBM92 协议):

流程:用户发送 QKD 请求→中央控制器选路径(如 A1-1-5-4-D2)→相邻节点构建逻辑纠缠信道→经典帧辅助分组交换实现端到端纠缠→双方随机选测量基→比对基矢→窃听检测→生成安全密钥。

2、分布式量子计算:

核心:通过量子互联网实现非局域 CNOT 门,利用端到端纠缠信道(参考 QKD 的纠缠分发),结合本地量子操作与经典通信,将分散量子处理器连接成大系统,突破单芯片比特数限制。

五、量子算网协同

1、发展趋势:

量子云计算:用户通过云访问量子资源,未来需与量子网络融合实现分布式云;

量子 - 超算融合:将量子处理单元(QPU)作为超算加速器,适配变分量子算法等混合任务,部署方式分远程访问、本地集成、节点集成;

分布式量子计算:分 “仅经典通信”(线路切割、尴尬并行)与 “量子 + 经典通信”(线路分布,需远程量子门),突破单芯片限制。

2、发展背景(协同必要性):

量子应用对保真度要求高(需≥0.5,部分场景更高);

量子比特相干时间短(如超导百微秒、离子阱超 1 小时),要求通信延迟严格匹配;

计算 / 通信量子比特需权衡资源分配;

初期量子网络带宽低(<1000 qubits/s),需精细调度。

3、基础理论与研究方向:

资源抽象建模:量子算力(基础测控 / 综合性能 / 应用性能指标)、量子网络(吞吐量、纠缠建立时间、保真度);

业务建模:抽象量子业务对算力(比特数、相干时间)与网络(纠缠数量、保真度)的需求;

调度框架:匹配业务与资源,需协调经典 / 量子资源,优化路径与量子比特分配。

六、总结与展望

1、当前阶段

量子互联网处于初期,核心瓶颈是实用化量子中继(需长相干存储、量子纠错突破)与数据交换技术,可复用经典互联网基础设施(如光纤、光开关)降低成本。

2、未来方向

技术:突破量子中继与纠错、完善分组交换与路由;

业态:发展量子算网协同等混合业态,需构建资源建模与调度体系;

目标:推动量子互联网从 “单点技术” 走向 “系统工程”,支撑量子通信、计算的规模化应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成都量子互联示范网取得突破 记者23日获悉,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APC全球光纤光缆大会上,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
这些大力士,四肢发达头脑聪明 本报讯 (记者 孟琳 通讯员 钟旗威 胡佳) 日前,在湖州吴兴高新区的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园区内,百...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具身智能...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2日讯(记者 马常艳)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要来了吗?智源研究院院长...
马大为院士做客山大“从豪讲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2025年11月22日,山东大学首届“邓从豪奖”颁奖典礼环节结束后...
原创 与... 邱 林 作为全球5G网络发展领域的先行者,韩国自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成功展示世界上首个5G实验网...
第九届材料基因工程国际论坛在西... 本报讯(记者 任娜)近日,第九届材料基因工程国际论坛在西安举行。作为新材料领域顶级学术盛会,本次论坛...
当“煤城”遇上无人机,“飞天”... 枣庄力争到2027年集聚低空经济链上企业5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当“煤城”遇上无人机 “...
4.6万名青年票选“十大变革科... 青年眼中前沿科技是什么?最近,来自全球100余所高校的4.6万名青年大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选出了2025...
服务有精度 治理有温度 前不久,由浙江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发的数字化工具——“浙里小哥码”正式上线运行。该应用主要面向网约配送员...
谷歌算力目标曝光:每半年翻一倍 转自: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1日讯(编辑 史正丞)在本周发布惊艳全球的新一代Gemini大模型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