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成就,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在会上表示,海关总署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加快智慧海关建设步伐,网络化互联、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分析、自动化作业的海关监管服务新形态正在形成,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走在了世界前列。海关总署上线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合作平台,注册国家(地区)已达到了142个,为全球海关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装备设备更加智能。广泛应用检查机器人、非侵入式检查设备。以进口铁矿石为例,海关总署在卸货通道上加装近红外光谱仪、高速图像识别系统、自动采样机器人,可以边卸货边检查是否属于固体废物、是否有夹杂其他物品,通关时间平均压缩15个小时以上。大家可能还注意到,海关总署在口岸配置有H986集装箱检查系统、配置有行李邮递物品CT检查设备,通过智能审图,可以快速识别伪报、瞒报和违禁物品。
二是数字赋能更加深入。海关监管各环节深度融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比如,在跨境电商监管领域,我们打通海关与平台企业、支付机构的数据通道,实现电子订单、支付单、物流单“三单”的“智能比对”,合规商品“秒级”验放,最高处理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8.5万票,满足了快进快出和优进优出的需要。前期,我们还上线了进出境邮件“一站式”办理平台,线上办、方便办、免费办,受到了用户欢迎。
三是风险防控更加精准。海关总署开发大数据智能风险布控模型,从100多个维度,对每一份报关单实时进行风险甄别,对高风险报关单自动布控拦截,查获率比随机布控提高16个百分点,有关案例入选了世界海关组织《经修订的京都公约指南》。
四是通关服务更加高效。海关总署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以科技赋能提高服务水平。比如,我们推广远程视频查检模式,企业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实现随报随检,压缩通关等待时间80%以上,帮助企业节本增效。我们还通过电子申报、联网测温、图像识别方式,让旅客在出入境的时候,可以无感通关、快速通关。相信很多旅客有过体验。
在智慧海关建设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智慧海关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中国海关监管服务的体量大、链条长、领域广、类型多,也为智能科技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应用场景。“十五五”期间,海关总署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智慧海关总装集成、业务模式系统重构,全面推进海关工作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