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煎蛋剩了个鸡蛋,随手就丢进了洗菜盆里,只听 “咚” 的一声,鸡蛋就沉到盆底了。我妈在旁边择着青菜,瞅了一眼说:“你加点盐试试。” 我半信半疑地抓了把盐撒进去,拿着筷子搅了搅。
盐粒刚进水里的时候,沙沙地响,搅起来的漩涡把鸡蛋卷得打转转。等水慢慢变清了,神奇的事儿发生了 —— 那鸡蛋跟装了小气球似的,晃晃悠悠就从水底浮起来了,最后稳稳地漂在水面上,跟有只看不见的手在底下托着似的。当时我手里的锅铲都差点掉了,你说这水加了盐咋就突然 “长劲儿” 了?
其实这事儿我小时候在科学课上见过类似的实验,但那会儿光顾着觉得好玩,没细想为啥。现在对着这盆盐水和鸡蛋,突然就好奇起来。一开始我以为是盐有啥魔力,能给鸡蛋 “减负”,后来查了查才琢磨明白,不是盐厉害,是水的分量变了。
就像咱去游泳,在淡水里游着费劲,到了海水里身子就容易飘起来。这是因为海水里有盐,水变 “重” 了,托着人的力气也就大了。鸡蛋在清水里沉底,是因为鸡蛋比同体积的清水 “重”;加了盐之后,水变 “重” 了,当盐水变得比鸡蛋还 “重” 的时候,就能把鸡蛋稳稳托起来了。你看那些在死海里游泳的人,能直接躺在水面上看书,就是因为死海水里的盐分特别多,水的 “劲儿” 大到能托住整个人,不过那水估计喝一口能齁死人,还是家里的盐水温和多了。
对了,这盐水除了能让鸡蛋 “跳舞”,还能帮咱判断鸡蛋新不新鲜。我也是后来才发现这个妙用的。找个杯子,倒半杯水,加两勺盐搅匀了,把鸡蛋放进去。要是新鲜的鸡蛋,会乖乖平躺在水底;放了一周左右的鸡蛋,会歪歪扭扭地立起来;要是放了太久的,就会整个漂在水面上 —— 这种就得赶紧扔了,别舍不得。
上周我就用这招筛掉了冰箱里俩 “坏蛋”。当时看着那漂起来的鸡蛋,突然觉得特神奇,厨房随手一弄就是科学道理,比实验室里的试管烧杯好玩多了。不过测试完的鸡蛋记得用清水冲干净,不然蛋壳上沾着盐,放久了容易坏。
说实话,以前总觉得科学离咱很远,都是课本里的公式定理。可就这么个盐水浮鸡蛋的小事儿,让我明白生活里藏着好多学问。你做饭的时候说不定也遇见过类似的事儿,比如煮汤的时候盐放多了,菜会漂在上面;或者腌咸菜的时候,黄瓜泡着泡着就浮起来了,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我后来又试了次加更多盐,你猜怎么着?那鸡蛋浮得更高了,大半截都露出水面了。这说明盐加得越多,水就越 “重”,托力也就越大。不过也不能加太多,盐都化不开沉在盆底,就没啥用了。
现在每次做饭用到盐,我都会想起那个浮在水面上的鸡蛋。有时候觉得生活就像这盆水,看似平平无奇,加点 “料” 就会有惊喜。那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儿,藏着好多有意思的秘密,等着咱们去发现。
你们在家试过这招不?或者见过更有意思的厨房小实验?评论区聊聊,让我也长长见识。说不定咱们能从做饭这点事儿里,挖出更多好玩的科学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