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夜间2-3小时“天窗点”施工、24小时极限基站开通、500人次全面保障协同——在刚刚结束的峰会通信保障战中,天津铁塔以高度的政治担当与专业能力,实现通信网络“零中断”、保障站址“零退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筑牢峰会通信“最后一公里”。
决胜开幕前,织就多方重点场景“保障网”
针对交通枢纽、活动场馆、重点线路等129个重保点位周边的通信基站、机房、电源等核心基础设施,天津铁塔开展多轮应急演练,多轮拉网式排查,累计完成592座基站、197个机房隐患整改,更换老旧设备25台,从源头消除运行风险,累计出动保障人员5000多人次、车辆近3000台次、油机近2000台次、静音电池包近1100台次。
面对机场、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施工难度大、时间窗口紧张的现实,天津铁塔科学调度、多组协同,建立夜间联动施工机制,统筹推进天津站、机场、西站、南站在内的大型交通枢纽5G改造,室分覆盖达90多万平方米,旅客通信体验显著提升,为峰会召开筑牢了坚实的通信底座。
梅江会展中心作为峰会主会场,其通信保障任务尤为关键。天津铁塔牵头组织三家运营商成立专项工作组,于1月初介入场馆改造设计,克服场馆保密要求高、方案变更频繁、工期紧张等多重困难,在短短2个月内完成了11个展馆的5G网络升级改造,实现信号全覆盖和优化,确保峰会期间通信畅通无阻。
在市容整治通信管道改造工程中,天津铁塔整合多方资源,建设管道3.1沟公里,展现出了卓越的工程执行力。在马场道迎宾馆基站建设中,更是在24小时内破解了自2020年以来因地下管线复杂导致的外电接入难题,体现出快速响应与攻坚能力。
与此同时,天津铁塔纵深网络防御,依托铁塔“智联精灵”平台,实现对全量摄像头7×24小时的状态监控与故障预警,对铁塔“融合平台”采用严格的IP白名单访问机制,极大降低了平台的攻击暴露面。此外,对数据中心核心网络进行持续性安全加固,升级安全组件与防御策略,成功抵御各类网络攻击,保障核心服务稳定,并利用硬件防火墙为前端摄像头构建坚实的安全防线,有效隔离潜在威胁,保障视频数据流的安全。
护航第一线,智慧守护实现信号“零中断”
天津铁塔成立重要通信保障工作专班,严格按照“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预案到位”五个到位的要求,进一步落实落细工作方案,逐级压实责任,确保执行到位。
峰会期间,天津铁塔搭建保障现场指挥部,通过铁塔应急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网络运行指标,安排专人值守盯防核心站点,并在活动核心区域增配应急电源车1辆、现场保障值守人员9名,30支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确保极端情况下通信网络畅通,实现保障站址“零退服”目标。
在主会场大厅,天津铁塔提供4处机房的8台UPS设备、256块电池,4名技术人员现场值守,完成全量电池现场充放电、电流电压内阻测试,确保产品性能稳定,设备运行正常,100%完成峰会期间会场内的照明系统电力保障要求,做到万无一失。
同时,依托铁塔”地面+楼面“站址资源,天津铁塔以梅江会展中心为圆心,半径2公里内部署多台气象微站和自主研发的RID设备,实时跟踪低空飞行目标。联合天津市气象局,构建低空千米以下的精细化气象保障系统,通过“气象+空域”双维融合,实现低空感知示范区空域“看得见、测得准、报得细”,全方位护航峰会低空安全。
天津铁塔将以此重要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通信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继续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后续常态化通信保障工作,为区域重大活动、民生服务提供更坚实的通信支撑。(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