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聚焦产业能级提升与发展模式转型,通过推动传统工业技术迭代、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产业布局与生态构建,走出一条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绿色低碳的工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红磷化工磷酸浓缩提能增效技术改造项目。胡语珊摄
走进云南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磷化工”)磷酸浓缩提能增效技术改造项目现场,机器轰鸣,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正在对现有3套制酸装置和5套浓缩装置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项目改造完成后,将大幅提升装置的生产稳定性与效率,为企业扩大产能、降低成本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抢占优势地位。
“项目存在两个困难点,一是新设备和老设备无法对接,二是对设备重新选型要克服开远大气压的影响,经过现场六次反复试验,最终克服了困难。项目建成后,产能提升3.6万吨,综合能耗明显下降。”红磷化工磷酸浓缩提能增效技术改造项目经理王洪说。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红磷化工从未止步于现有装置的改造。在夯实生产硬实力的同时,更以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趋势为核心导向,精准聚焦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差异与各类作物的生长需求,积极组建专业研发团队不断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攻坚和研发,成功推出多款功能型改良磷铵新产品。同时,积极向种植户推广智能农业技术,有效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局面。
红磷化工研发团队正在研发新产品。胡语珊摄
与红磷化工同样深耕开远工业领域的老牌企业——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龙潭矿务局”)也同样在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小龙潭矿务局的矿区曾经尘土飞扬,如今,经过系统性生态治理,矿区已被层层绿色植被覆盖,生态环境实现华丽转身。
小龙潭矿务局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着力推进生产环节的效能升级,重点对采煤半连续胶带系统实施技术革新。通过将传统的逆煤流控制工艺优化为无空转顺煤流起车模式,系统启动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至3分钟,每年可节约用电约3.5万千瓦时,并提升运输量2.3万吨。这一改造实现了运输系统的高效化和节能化运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小龙潭矿务局矿坑。胡语珊摄
除了自主技术革新,小龙潭矿务局还与多家高校展开深度联动,引进先进监测技术与设备,重点打造边坡管理预警系统及地表岩移机器人监测系统,实现矿区数字化、自动化、全方位实时监测。
“我们坚持‘科技兴矿’,通过集中管控平台,实现采煤、运输、变送电、边坡监测、防排水等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控制,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大幅提升矿山安全水平,为建设绿色矿山、智慧矿山打下坚实基础。”小龙潭矿务局布沼坝露天矿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成秋介绍。
小龙潭矿务局技术工人正在操作坑底智能排水系统。胡语珊摄
红磷化工和小龙潭矿务局的转型实践是开远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开远市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造,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向磷、煤精细化工产业延伸,同时做好企业服务,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如今,全市已形成以能源、现代化工和数字经济产业为主,绿色食品、轻纺加工、环保建材、现代服务业为辅的“三主四辅”产业结构。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8户,2025年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6亿元,工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胡语珊、张兴、李雪琼)
来源:开远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