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门一脚又“趴窝”!马斯克的星舰若迎4连炸,美国登月真要黄了?
埃隆·马斯克的“星舰”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且最具威力的火箭,它静静伫立在发射台上,全球好多好多双眼睛透过屏幕,都憋着一股劲儿等着它第10回点火,要喷出那能改写历史的火焰。
倒计时临近,气氛紧张到极点……然后,官方突然宣布:“发射取消!”
这都箭在弦上,马上就要“一飞冲天”了怎么临门一脚,又给憋回去了?
一时间全球航天圈都炸了锅。这艘承载着美国重返月球、殖民火星梦想的“天选之子”,到底还行不行啊?“又是你地面系统!”
说实话当“取消”的消息传来时,很多人的心都凉了半截,第一反应是:完了难道火箭又出大问题了?
毕竟这大家伙在今年已经“自爆”过3次了。马斯克那套“不炸不相识,从爆炸中学习”的理论虽然听着很酷,但眼看着一年就要过去了,再炸一次,凑个“四连炸”,那股东和NASA的脸往哪儿搁?
还好官方给出的理由,简单到让人有点哭笑不得——地面系统故障。
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火箭本身的问题。这就好比你准备开着法拉利去飙车,结果发现车库门打不开了。车是好的,只是配套设施出了点小毛病。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意外”让下一次发射变得空前刺激。因为它的成败,将直接通向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一步天堂,一步深渊。
如果下一次发射,星舰再次失败,迎来今年的“第四炸”。那后果可就不是再发一条“恭喜团队”的推特能解决的了。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挫折,更是一场信心上的雪崩。
外面会有不少质疑,觉着这个项目说不定压根就不行,甚至有可能重蹈往昔苏联那艘传奇登月火箭N1的覆辙——历经一回回剧烈爆炸后,最后无奈被放弃,整个项目彻底失败。
真到了那一步,最尴尬的不是马斯克,而是美国宇航局(NASA)。
为什么?因为整个“阿耳忒弥斯”重返月球计划,几乎把宝都押在了星舰身上。星舰就是他们未来的“月球登陆器”。
如果星舰出不来,那NASA承诺的2027年载人登月,就成了一句空话。
到时候他们就可以两手一摊,名正言顺地宣布:“哎呀计划又要推迟了,都怪马斯克的火箭不给力啊!”你看这“理由”是不是都给他们找好了?
当然,我们更期待看到第二种结局:惊喜,
如果下一次,这个120米高的钢铁大家伙稳稳升空,完成既定任务,那就是一次史诗级跨越,马上打消所有质疑,再次证明马斯克“狂人策略”成功。
美国的太空雄心,将因此被注入一剂强心针。但是!就算成功了,也别高兴得太早。
因为把火箭发射上去,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星舰要作为月球登陆器,还必须掌握一项逆天技能——太空轨道加油。
也就是说,得先发射一艘“油轮版”星舰到太空,接下来再发射一艘“载人版”星舰上去跟它对接,加满了油,才能飞向月球。
这操作难度,光是听听都让人头皮发麻。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测试。可现在离2027年的“大限”还有多少时间呢?
至于那个备胎方案——贝索斯的“蓝色起源”搞的登陆器,连美媒自己都承认,那玩意儿“比星舰还要慢”,指望它黄花菜都凉了。
不管下一次星舰是成功还是失败吧,美国重返月球的计划压根还没个准谱儿,它就跟那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似的,成了美国整个航天未来最大的不确定玩意儿。
这样我们该如何看待?说到底星舰的成败,跟咱们有关系吗?
它成功了,我们为人类探索精神的伟大而鼓掌,或许还能收获一些“精神上的激励”,但指望它跟你技术共享?别做梦了。
它失败了,我们也无需幸灾乐祸。因为我们自己的载人登月,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稳扎稳打的道路。你有你的“星舰”我有我的“长征”。
咱们最好的姿态,或许就是泡上一壶茶,搬好小板凳,静静地看戏就好。
这样你觉得这艘史上最强的火箭,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呢?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