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酷似花朵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利用星球原位资源的激光打印设备、功能强大的星球车……作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之一,一座“外星科考站”在中国科技馆西大厅落地,尽情展示青少年天马行空的创意。
展示区域将时间推进到2055年,人类成功登陆未知星球并建立科考基地,但部分设备被陨石损坏。今年暑假,一群青少年营员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帮助下,重建科考站。
20所项目校的青少年营员提出的创意、手绘的图纸、制作的工程装置公开展示。能源舱段顶部的一朵“花”引人关注。它是一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激光打印头供能,为后续利用星球上的原位资源,打印出人类在外星生存所需的环控生保等舱段提供保障。
在没有水源、部分化学元素缺失的星球,储备能源的装置也充满巧思。“营员提出了一个大道至简的创意——白天利用太阳能将重物吊起,夜间释放,从而实现重力储能。”现场工作人员边介绍边演示,沉重的铁砂落下,一旁的灯带随即点亮。
观众还可以看到能适应崎岖地形的星球车;环控生保舱段内的“太空农场”里,茁壮生长的蔬菜。
中国科技馆表示,“科学方法特训营”基于真实科学研究情境导入,打造未来科学畅想场景,广泛联动科学家、工程师、教育专家、艺术家、科技教师等群体,指导青少年开展科学探究和实践,在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思维、锤炼工程能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