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文物“防保研管用”领域大显身手
创始人
2025-09-11 20:01:41
0

10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接受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科技对文物工作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聚焦文物“防、保、研、管、用”等应用领域的科技攻关取得了重要进展。

具体来说,科技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广泛应用,火灾探测、自动灭火、防盗预警等新装备,大幅提升了文物风险监测预警的能力。由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研发的馆藏文物防震成套技术装备,经受住了多次6级以上地震的考验。常见虫霉在线识别系统和新一代便携式熏蒸装备投入使用,馆藏环境监测及调控技术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

科技拓展文物保护路径。乔云飞表示,石窟寺岩体稳定性评价、裂隙渗水治理等取得了创新成果。土遗址病害诊断评估、防风化技术研发系统化推进,文物病害科学诊断方法和动态监测技术都已取得了突破。由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研发的世界首个文物多场耦合实验室投入使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时序变化可以在实验室的方寸之间得到有效模拟。

科技助力考古发掘研究。乔云飞表示,多学科交叉研究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古基因组捕获技术,大大推动了东亚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研究进程。沉积物古DNA分析方法的拓展,推动了在青藏高原成功获取东亚首例丹尼索瓦人DNA,开启了我国沉积物分子考古的新时代。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绸微痕检测技术,成为发现双槐树、三星堆等遗址丝绸残留物的利器。

科技赋能文博智慧管理。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和北斗定位等“空天地网”技术可实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弥补文物安全监管力量不足。

科技还支撑文物活化利用。数字化技术成为文物展示利用的关键手段,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创新示范应用不断涌现。由我国牵头发起的世界丝绸互动地图、“瓷器起源、传播与全球化”等国际文物科技合作计划吸引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参与。

“文物保护要靠科技。”乔云飞强调,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进一步加大对文物科技创新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提高保护研究水平,创新技术集成应用,丰富文物展示传播手段。 (记者张盖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男篮队长赵睿入队 广东全运...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蕾 中秋节后,广东全运男篮主力阵容集结完毕,冲刺全运会金牌的备战进入...
成长型科技企业的产品经理角色升... 说到科技型企业的产品经理典范,大家脑子一个反应就是苹果的“乔布斯“,乔布斯说,他其实是发现秘密的人,...
OpenAI掀“AI硬件革命”... 芝能智芯出品 AI这几年像一股热浪,席卷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OpenAI开发者大会的压轴环节,...
原创 荣... 2025年10月9日,根据多家科技媒体的消息,荣耀官方宣布将于10月15日举办「开新局・见未来」Ma...
赛力斯凤凰与火山引擎 共创人工... 10月9日,赛力斯凤凰与火山引擎在北京签署具身智能合作协议,双方各自发挥长板优势,开展具身智能联合设...
万亿参数旗舰模型Ling-1T... 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 10月9日,蚂蚁集团发布万亿参数的通用语言模型 Ling-1T。Ling-1T...
海淀青联携手快手,赋能内蒙青年... 秋日草原,天高云阔。 一股来自海淀的数字动能, 正跨越山海, 涌向广袤的内蒙古草原, 为乡村振兴注入...
不只是“卖场”!荣耀打造AI生... 店内并未采用传统的柜台式陈列,而是以场景化体验为主导。 受访者供图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荣耀方面获悉,其...
全球首颗!复旦团队研发出二维-... IT之家 10 月 9 日消息,据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时隔半年,继“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
原创 算... “绿电+绿算”=“东数西算”零碳化。 走访完三大运营商落地青海的绿电智算融合项目之后,我粗略总结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