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全球对电力的需求日趋紧张。
根据全球能源署的估算,到 2030 年,仅在美国的人工智能耗电量就将超过钢铁、水泥、化学品和所有其他能源密集型产品制造的总和。
正因如此,像谷歌、微软、Meta 这样的科技巨头已经开始大动作布局核能,许多小型核能企业也愈发受到资本青睐。
近日,一家名为 Deep Fission 的美国公司宣布,它以每股 3 美元的价格筹集了 3000 万美元,并且完成了与 Surfside Acquisition 的上市反向合并交易(SPAC)。
图 | Deep Fission 宣布完成融资(来源:Deep Fission)
就在今年四月份,它还在尝试以 1500 万美元完成种子轮融资(但未见官方新闻稿,疑似未成功)。短短几个月后,就超额实现了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公司的背后是一对连续创业父女:Liz Muller 和 Richard Muller。Deep Fission 是他们共同创办的第三家公司,前两家分别是 Berkeley Earth 和 Deep Isolation。
穆勒父女的合作可谓是相得益彰。
拥有数学和管理学背景的女儿 Liz 担任 CEO,负责组建团队、融资和商业运营,而 81 岁的 Richard 则担任 CTO,主抓技术发展和科学路线。他曾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名誉物理学教授,在物理、天文、能源、地球科学领域建树颇深,还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
图 | 穆勒父女(来源:Deep Fission)
根据 Liz 的描述,她和父亲一开始并没有想着创立核能公司。
他们的第一家公司 Berkeley Earth,成立于 2010 年。这是一家非营利组织,目标是进行独立、透明的全球地表温度数据分析,以证明全球变暖真实存在。
“我曾经一度不相信地球正在变暖。”Richard 在 2012 年的一场采访中表示,“所以我决定自己调查分析。我们收集了比以往任何研究多五倍的数据,最终证实了全球变暖的趋势,而且几乎是由人类一手造成的。”
自此之后,穆勒父女意识到了气候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解决方案。
核能,作为人类目前所知的、唯一能够稳定大规模提供无碳电力的能源形式,自然成为了他们的焦点。
深入研究核电领域后,两人才发现,一个世纪难题始终阻碍着核能的广泛应用,那就是核废料该如何处理。
Liz 表示,“几乎所有关于核能应用的讨论都会回到‘怎么处置核废料’的问题上。”
图 | 穆勒父女(来源:Liz)
于是,在 2016 年,他们创立了第二家公司 Deep Isolation,翻译过来就是“深度隔离”。
它的使命是将一种新型核废料处置方案推向市场,即利用成熟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水平钻井技术,将封装好的核废料永久深埋地下,深度可达数百米甚至数千米。
据 Deep Isolation 介绍,他们的目标是利用天然稳定的地质层来储存核废料,只需要钻出一个深深的洞。相比传统的挖掘式储存库,成本更低、选址更灵活,而且对周边社区的影响更少。
后来,在一次针对极端情景的模拟中,Deep Isolation 团队假设了有人误将核燃料放入了深层钻孔中。
正是这个想法,激发了穆勒父女的灵感:这个被设计用来完美遏制放射性的环境,同样也是一个完美的核反应堆运行环境。
“是 Liz 第一个意识到了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并且完善了许多细节。”Richard 表示,“这就是我们的互补性,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但她的商业头脑让我们意识到了它的价值。”
地下一英里(约 1.6 千米),天然的岩层能提供约 160 个标准大气压(160atm)的巨大压力,这恰好是标准压水反应堆(PWR)运行所需的压力,而包裹在四周的数十亿吨岩石结构构成了天然安全壳。
(来源:Deep Fission)
换句话说,他们希望利用地球本身来替代传统核电站中最昂贵、最复杂的两个部分:钢制压力容器和混凝土安全壳。
2023 年,负责将这个点子商业化的 Deep Fission 诞生了。
Deep Fission 在官网介绍称,他们开创了一种大胆且新颖的方法,可将 15 兆瓦(MWe,电功率)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放入地下一英里处。
这些反应堆还支持扩展,最高支持 1.5 GWe。算下来,这些电力足够支持大规模工业生产和数据中心。
至于发电技术,他们使用的核心技术仍然是压水反应堆 (PWR),采用标准的低浓缩铀作为燃料、普通水作为冷却剂。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会被传输到蒸汽发生器上,里面的水被煮沸后,蒸汽快速上升到地表,最后由蒸汽涡轮机将其转化为电能。
(来源:Deep Fission)
而深埋地下所需的钻井技术,则来自穆勒父女另一家公司 Deep Isolation 的现成方法。
这能带来许多天然优势,比如厚厚的岩石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大气压,还能提供稳定的结构,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以及降低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
同时,在地下钻井的方式,决定了核反应堆+发电装置的占地面积很小。“这种方法可节省高达 80% 的地面施工成本。十座反应堆仅需约 0.1 公顷的土地,即可产生 150 MWe 的电力。而 100 座反应堆,则仅需 1.2 公顷的土地。”Deep Fission 介绍称。
(来源:Deep Fission)
该公司计划,在其首个商业化项目中,目标是在 6 个月内完成发电设施的建造,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达到 5-7 美分/千瓦时(水平与美国风能、太阳能的 LCOE 相当)。
随着近期上市反向合并交易的完成,Deep Fission 募集了 3000 万美元。再往前到今年 8 月 26 日,该公司还入选了美国能源部的新的核反应堆试点计划。
“对于核工业来说,这是一个独特的时刻。”Deep Fission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Liz Muller 表示。“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了正确的技术。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将开始建造试验反应堆,目标是在 2026 年完工。我们相信,能够快速且有利地扩展我们的技术,以满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全球其他客户的巨大能源需求。”
当然,Deep Fission 策略还是相当激进的。他们已经向美国核管理会提交了计划书和白皮书,计划是 2026 年提交首个场址的许可申请,2028 年获批建设和运营,2029 年秋季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但整个流程仍充满变数,尤其是对核电技术而言,每一个时间点都关乎企业的存亡。
领英资料显示,这位 46 岁的 CEO 拥有诸多头衔,爱好广泛,甚至还包括作家和舞蹈教练。
(来源:领英)
在与父亲成立 Berkeley Earth 之前,Liz 曾在经合组织(OECD)任职近 5 年,做过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员和信息经济顾问,之后成为了独立顾问,为政府客户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她本科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后来在 ESCP 商学院拿到了国际管理硕士。
(来源:领英)
父亲 Richard 则是以物理学教授的身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了 30 多年,算上博士后和副教授的话,总时长超过 41 年,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很显然,这对“创业父女兵”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Liz 表示,“我们的秘诀在于互补,而不是重叠。许多父母+孩子的公司都存在一种导师的关系,即由父母教导孩子,直到孩子准备好接手公司,然后父母退休。但我们始终平等地合作。”
参考资料: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father-daughter-built-company-deep-fission-meaningful-working-together-2025-4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08/nuclear-startup-deep-fission-goes-public-in-a-curious-spac/
https://deepfission.com/
https://www.linkedin.com/in/richard-a-muller-307633/
https://www.linkedin.com/in/elizabethmul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_IBIYcFAU
运营/排版:何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