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蒙古首条!在包头建成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首条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Terfenol-D)批量化生产示范线在北方新材建成,标志着内蒙古在高端功能材料领域成功实现从“实验室制备”到“产业化应用”的新跨越。
这条示范线生产的小尺寸产品在100kA/m低磁场下可产生1200ppm的磁致伸缩响应。示范线采用定向凝固工艺,引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晶体生长与微结构调控”技术,材料性能一致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同批次产品沿轴向磁致伸缩性能一致性偏差均小于10%,预计2026年底实现年产1000千克的产能规模,为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北方稀土荣登行业榜单“双强”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有色金属企业营业收入50强、海外资产20强和净利润30强名单。北方稀土位列营业收入50强第43位,净利润30强第30位。
2024年,北方稀土两项稀土产品控制指标均居行业之首,冶炼分离、稀土金属、功能材料产量创历史最高,主要稀土产品销量再创新高,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位居行业前列;新一代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项目——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标志着全球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行;建成集价格发布、产品线上交易于一体的高效协同价格体系,为维护我国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平稳运行作出突出贡献。
3
包头稀土研究院3项目
获批直接经费96万元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公布2025年立项评审结果。包头稀土研究院在集中受理期内共提交项目申请15项,最终成功斩获3项资助,立项率达20%,获批直接经费96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的主要渠道,也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科研院所基础研究实力与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
4
2家中国稀土学会
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9月4日下午,中国稀土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内蒙古科技大学隆重举行。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产业学院与包头稀土博物馆正式成为首批中国稀土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标志着稀土领域科学普及与教育推广进入体系化、平台化发展的新阶段。
与会人员认为,包头市是我国的“稀土之都”,在包头设立稀土类科普教育基地对加强我国稀土科普教育、提升社会对稀土的科学认识、吸引青年投身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两个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全国稀土科技资源科普化,通过深化科教融合,为稀土产业培养更多后备人才。基地还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培育创新文化,为我国稀土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5
稀交所新交易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近日,稀交所新交易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稀交所新交易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能够有效应对高频次交易需求,确保交易系统稳定运行。相比传统集中式架构,新系统通过模块化解耦和独立部署,即使部分节点出现故障,系统仍可正常运行,大幅提升交易安全性。与旧交易系统相比,新交易系统响应速度提升超50%,前端界面操作步骤减少30%,大幅优化用户体验,并支持PC端、移动端APP等多终端接入。
新交易系统新增竞价采购板块,进一步丰富了交易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采购渠道。新交易系统配套的融资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超600万元授信额度,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得到绝大多数稀土企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