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态电池:“政策支持+行业公司深度布局”下固态电池产业进展持续加速
行业媒体报道,近日,固态离子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部建设项目在武汉经开区军山科技城正式启动,标志着离子能源总部成功落户武汉,迈出从技术研发迈向产业化布局的关键一步。离子能源总部选址军山科技城三期2号厂房,总建筑面积9978平方米。这里不仅是公司的“研发大脑”——设立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实验室、电芯安全与性能检测中心,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也是“产业转化枢纽”。
国金证券认为,产业化拐点在即,重视固态电池投资机会。从产业终局看,固态电池替代空间广阔,消费电子、eVTOL、动力电池、机器人为核心应用场景;作为“新能源2.0”时代的战略高地,固态电池得到政策支持与大厂深度布局,产业进展持续加速。
A股上市公司中
信宇人:已经针对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设备的研发进行了前瞻性的布局,与客户在固态电池领域持续深化合作。
天奈科技:公司已和国内主流研发固态/半固态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目前,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CNT供货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并向海外多家固态电池厂商提供相关产品,特别是美国的Q客户,公司为其独家供应商。海目星:公司是业内首家同时进行“锂金属负极+氧化物电解质”与“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布局的企业,不仅拥有知识产权,还有庞大的研发技术团队,支持固态电池相关技术的研发、测试、量产上市及售后服务。目前公司已成功打通锂金属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并已经获得2GWh固态电池价值4亿元量产设备订单,这也是行业内首个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设备的可量产商用订单。
2、锂电池:硅基负极已经在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
机构指出,硅基负极材料因其高比容量、快充等优势被视作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目前已经在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可达4200mAh/g,是石墨负极材料的10倍以上,在能量密度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是市场公认的下一代负极材料主流方向。
中信证券指出,在渗透率、掺混量显著提升,单位价格下降的假设下,预计2028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纯品)用量将达到约9万吨(对应市场空间228亿元)其中动力电池用量约7.8万吨(对应市场空间192亿元)。硅基负极材料作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在目前技术收敛、下游应用积极的情况下,除硅碳负极企业本身外,原材料(碳材料、硅烷、包覆材料等)、设备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关键环节。推荐受益硅基负极需求爆发的主辅材供应商。
A股上市公司中
中科电气:锂电负极业务针对硅基负极(包括面向固态电池的硅碳负极)有持续投入,目前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且有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能量密度较传统石墨负极有较大提升。
道氏技术:年产1000吨硅碳负极项目已和恩平当地政府部门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正积极推进项目落地。
翔丰华:硅碳负极已具备产业化基本条件,公司将与客户深入对接,积极规划批量生产线,争取早日实现批量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