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药监局向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核发了全国首张应用3D打印技术生产药品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着我国3D打印技术药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消息一经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3D打印设备究竟如何打印出药品?对于患者来说,3D打印的药物将会带来哪些切实的好处?
3D药品打印设备
3D打印帮助药品实现精准递送
在位于江宁高新区的三迭纪3D打印数字化药品生产基地,全自动、无人化、数字化的精密3D打印设备正将药物原料按预设结构层层堆叠,最终“打印”出一片片造型独特的药片。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方式相比,可大幅简化复杂工艺流程,以较高效率生产出具有特殊外形或复杂内部结构的物体。药物剂型多样,常见如片剂、胶囊等。自1993年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制药领域以来,3D打印药物正逐步走向实用化。全球首款3D打印药物Spritam于2015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而由三迭纪创始人之一所发明的熔融挤出沉积(MED)3D打印技术,进一步实现了在药物释放时间、部位与速率等方面的精准控制,显著提升了制剂开发效率和药品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三迭纪技术副总裁邓飞黄博士指出,传统药片多呈整体实心或仅具简单分层结构,而3D打印技术可构建更为复杂的内部架构。例如通过设计“释放程序”,可使药物按预定速率释放,避免血药浓度波动,提升用药安全性;还可嵌入“定位系统”,将药物精准递送至胃、小肠、回肠或结肠等特定部位,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
第一款产品已递交上市申请
换言之,3D打印制药技术在提高新药的成药性、加速药物从研发到上市进程、提升药品质量以及应对突发药品短缺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那么与传统技术相比3D打印药物的药效是否存在差异?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制药技术包括压片、胶囊填充、软胶囊制造等,而3D打印作为制药工艺的一种,所使用的药物活性成分和辅料与传统药品一致。在三迭纪的研发管线中,部分3D打印药品在疗效上与传统药品相当但质量更高,还有一些则表现出更优的治疗效果。
记者获悉,获得生产许可后,三迭纪的首款3D打印药物阿哌沙班片已具备上市注册条件。据了解,阿哌沙班片是一款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的口服抗凝药物,目前先后完成了药学研究及临床试验,已在9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交上市申请。该负责人解释说,对于阿哌沙班片而言,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就进一步提升了药品质量。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全自动与数字化,不同于传统抽样检测方式,该技术还可实现对每一片药片的100%全面检测。
三迭纪成立于2015年7月,拥有当前全球药物3D打印领域最大的产能规模,相关专利布局占全球超过20%。公司目前十余条产品管线涵盖重磅药物、孤儿药及复杂药物递送技术三类。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我们致力于解决传统技术难以成药的挑战,例如口服核酸类药物;另一方面,专注于实现胃肠道的精准递送,比如开发精准回肠和结肠靶向产品。”
据透露,三迭纪十余款产品均处于一二期临床试验阶段。不久的将来,患者将有望用上更精准、更高效的新型药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