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观察|AI眼镜能否成为下一代人机互动的超级入口?
创始人
2025-09-15 07:41:31
0

眼镜的智能化演进重新定义了人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打破传统屏幕边界。

刚刚落幕的外滩大会期间,一批轻盈便携的消费级AI眼镜展出,用户只需戴上眼镜,就能解锁实时翻译、扫码开锁、导航等体验,将信息与服务融入现实视野。多位参会者表示,智能眼镜有望成为新的入口,重新定义人机关系。AI眼镜不只在于比拼参数,还要创造“无感化”的沉浸体验,人机交互的最终目标是减少交互,实现无感智能。

“AI眼镜的服务潜能尚未完全释放。”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副教授喻纯认为,当前AI眼镜功能仍处于基础交互阶段,如拍摄、翻译、提词及简单对话等,整体能力与手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硬件算力有限、存储不足,制约了复杂功能运行;软件生态上,中低端产品难以动态加载应用,导致生态扩展困难,因此亟须构建开放可信的底层支持体系。

外滩大会展出的AR翻译眼镜。

智能眼镜:AI最好的入口?

2025年确实可以被称为“AI眼镜爆发元年”。根据咨询公司Counterpoint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一倍,其中Meta的雷朋智能眼镜在出货量中占据主导地位。

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周志峰表示,2023年Meta和雷朋推出的Ray-Ban Meta眼镜为智能眼镜行业打了一剂强心剂。紧接着,国内企业的热情也被点燃。过去一年,AI眼镜迎来了一波发展热潮。

IDC发布的《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和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分别为148.7万台、49.4万台,同比增长82.3%、116.1%。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智能眼镜企业雷鸟创新的AR眼镜以39%的市场份额,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AI眼镜的发展离不开硬件技术的支撑。蚂蚁集团大安全CTO陈亮表示,目前行业在硬件层面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微投影与波导片结合的显示方案实现了“目光所及即信息呈现”,轻量化摄像头、麦克风阵列等设备能捕获人体感知输入,为自然交互打下基础,这在远程协助和文旅场景中尤为重要。

语音提示“小宝小宝,扫码开锁”,AI眼镜即可开锁出行。

AI技术的加持进一步拓展了AI眼镜的新功能。早期的智能眼镜仅能实现通话、听歌等基础功能,如今已能支持拍照、实时翻译、大模型交互等复杂场景。端边云协同的大模型让智能眼镜实时交互,设备响应更迅速。多模态数据的深度融合让AI眼镜能够完成跨模态理解,精准捕捉用户需求。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表示,添加了各类传感器后,智能眼镜实现了更好的感知,和现实世界形成了更丰富的互动,智能眼镜是AI最好的入口。以导航为例,智能眼镜可实现虚拟现实融合的导航,无需时时掏出手机浏览。“我们希望把这个场景串成线、变成面,导航到一个地方后,智能眼镜可以推荐周围有无咖啡店、优惠券,智能眼镜具有个性化,它知道你喜欢什么咖啡,它会告诉你怎么去,还送你优惠券。在商场里面找不到商家,3D系统会演绎出具体位置。”

智能眼镜也正在成为跨设备中枢,连接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和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打破设备壁垒,让不同终端的能力形成协同效应。“我们都清晰感知到,这次的AI眼镜热潮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交互范式的重构。”周志峰表示,当眼镜集成AI助手、叠加屏幕显示并做到足够轻量化的时候,它有望进化为一个可随身佩戴的服务入口,重新定义人机关系。

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透露,目前小米眼镜端呼叫“小爱同学”的频率已经是手机端的6到7倍。他同样认为,AI眼镜有机会成为新的入口。而成为超级入口的关键是,在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的加持下,AI硬件的落地场景要让用户形成超级黏性,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入口的切换。

人机交互终极目标:减少交互

智能眼镜似乎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波热潮。但周志峰认为,由于缺少爆发式的消费需求,智能眼镜的发展还远远算不上成功。当前,AI眼镜虽已突破“能用”的技术门槛,但距离“好用”的用户体验仍有差距,AI眼镜的普及仍面临硬件轻量化、算力功耗平衡、内容生态匮乏等挑战。

行业正面临从“硬件竞赛”迈向“体验革命”的关键转折点。周志峰表示,在这个关键点上,至少还有三大核心命题是产业链上下游都躲不开的,一是从硬件堆叠到轻盈时尚的形态,二是从单一功能到沉浸式场景体验,三是从碎片化AI到原生AI及智能体生态。

在硬件方面,歌尔AI眼镜产品软件负责人邱绪东表示,轻量化、高性能、个性化是影响AI眼镜用户体验的关键问题。目前歌尔以超薄、高刚性的碳纤维来代替传统材料,超轻合金镁合金可以在相同强度要求下,让金属结构件变得更加轻薄,关键器件小型化也有助于减重。

在软件和应用生态方面,陈亮表示,当前端到端软硬件能力碎片化,基础设施薄弱,整体软硬件架构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软硬件研发难度大、成本高。与此同时,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但针对AI眼镜的原生应用却严重缺乏,难以满足场景化需求。当然,移动互联网服务向智能化服务升级的难度大,也延缓了技术普及速度。

AI眼镜不只在于比拼参数,还要创造“无感化”的沉浸体验。李宏伟表示,人机交互的最终目标是减少交互。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

当前的智能眼镜交互体验同智能音箱相近,需要通过语音唤醒操作。恒玄科技商务拓展副总裁高亢表示,除了美观和舒适,未来智能眼镜应探索更无感的体验方式,让眼镜自己理解上下文意图并处理任务,而非依赖用户口头指令。交互体验的目标是不打扰使用,并且流畅自然,手势和眼球追踪有助于提升无感智能。传感器融合可以追踪眼动、手势操作,结合镜腿触控、语音唤醒、指环和手环控等多模态交互方式,实现所见即所得的交互体验。充足的本地算力帮助高精准度快速响应,本地端侧模型做好低功耗、无需上云,让识别更灵活,响应速度更快。

“期待看到基于眼球追踪、声纹虹膜核身等技术进一步创建新的人机交互范式。”与此同时,周志峰表示,AI眼镜不仅是硬件设备,更是搭载大模型的“智能体服务入口”。

当AI眼镜成为唤起智能体协作的“语音入口”,成为连接手机、汽车、家居的“超级终端”,如何保证智能体可信互联、数据安全流转、服务无缝衔接?周志峰认为需要建立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化的接口规范,以及跨平台的身份认证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技术迎来“系统变革”。目前蚂蚁集团推出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推动AI眼镜与智能体之间安全、可信、即时信息交互,构建无感体验。gPass已率先应用于rokid、小米、夸克、雷鸟等眼镜品牌。

歌尔AI眼镜产品软件负责人邱绪东。

“2024年以来,各大企业品牌纷纷入局,加速智能眼镜行业发展。2025年是不是AI眼镜的元年,我保持乐观判断。”邱绪东表示,智能眼镜的未来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全行业共创,突破性能与体验的边界,共建行业标准,打破壁垒,让协作更加高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服贸会上看低空经济 电信网络铺... 灰色的浑圆机身,双旋翼设计,载重1吨或搭载6名伤病员,续航可达5小时,具备沙漠、高原运输能力的纵列式...
美国将23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 9月14日消息,据央视报道,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将我多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事答记者问...
虚拟电厂从蓝图到实践——“化零...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系统新业态、新模式,正从技术蓝图走向规模化实...
AI观察|AI眼镜能否成为下一... 眼镜的智能化演进重新定义了人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打破传统屏幕边界。 刚刚落幕的外滩大会期间,一批轻...
AI制药迎重要催化:甲骨文医疗... 《科创板日报》9月14日讯为甲骨文带来4000亿美元潜在收入的云基建,正成为其推进AI医疗战略的“关...
科技赋能!2025年服贸会文旅... 本文转自【新华社】;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
章源钨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章源钨业(002378)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海马emoji”究竟存不存在... 目前,全球统一的 emoji 体系中尚未出现代表海马的图标。负责制定 emoji 国际标准的统一码联...
从“空中桥梁”到“制造基地”:... 随着双方代表在协议上郑重签字,卢森堡SolarCleano光伏清扫机器人研发生产总部基地项目正式落地...
探寻AI的边界,直面微短剧的挑... 9月13日下午,作为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场平行论坛同步拉开帷幕。来自不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