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图片/R. Kollar 臭氧层能够保护环境
最新发布的《2024年世界气象组织臭氧公报》显示,地球保护性臭氧层正在稳步恢复。2024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规模较近年明显缩小,这一科学进展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斯特·绍罗指出:“世界气象组织数十年来对臭氧层的科学研究建立在信任、国际合作和自由数据共享的基础之上。这些正是全球最成功环境协议的基石。”她强调,今年世界臭氧日主题“从科学到全球行动”与世界气象组织75周年口号“科学促行动”高度契合,体现了科学为全球行动提供的指引。
科学监测支撑政策实施
《世界气象组织臭氧公报》是全球大气监测计划的重要参考产品之一。公报显示,2024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平流层臭氧总量有所增加,南极臭氧空洞深度低于1990至2020年平均水平,9月29日臭氧质量缺口峰值为4610万吨,低于2020至2023年间的高值。公报指出,这种延迟形成并快速恢复的现象,是南极臭氧空洞初步恢复的重要指标。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为支持《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其牵头制定的全球臭氧和紫外线监测网络确保了观测覆盖、数据标准和科学交流。这些监测体系为各国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也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际协议与全球合作推动臭氧修复
四十年前签署的《维也纳公约》首次将平流层臭氧消耗认定为全球性问题,为国际科学研究和合作提供框架。《蒙特利尔议定书》推动淘汰了99%以上受控臭氧消耗物质,包括制冷剂、空调、灭火泡沫及发胶产品。预计本世纪中叶,臭氧层可恢复至1980年代水平,从而显著降低紫外线过量照射导致的皮肤癌、白内障及生态破坏风险。
公报还回顾了2016年通过的《基加利修正案》,要求缔约方削减导致气候变暖的氢氟碳化物,这一强效温室气体被广泛用于替代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目前已有164个缔约方批准修正案,预计到本世纪末可避免全球升温约0.5摄氏度。
科学评估显示臭氧层有望全面恢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气象组织每四年联合发布一次科学评估。根据2022年评估报告,如果维持现行政策,南极臭氧层预计于2066年前后恢复至1980年水平,北极地区约2045年恢复,全球其他区域有望在2040年前恢复。
世界气象组织强调,保护臭氧层不仅保障人类健康,还支撑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包括健康与福祉、气候行动、零饥饿和陆地生态系统保护等多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