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9月16日)上午举行的2025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大会暨云智算技术生态大会上,《苏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6年)》正式发布,提出到2026年底,全市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000家,智能经济产业核心规模年均增长超过20%。
大会发布《苏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6年)》。苏报融媒记者 张帅/摄
《方案》提出
▼
苏州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场景牵引、生态协同、安全可控的发展原则,构建市区协同的产业链格局,推动“AI+科技”“AI+产业”“AI+民生”“AI+治理”四大方向,到2026年底:
全市打造20个市级AI产业园,培育350个垂类大模型、200个典型应用场景,全市智算规模达17000PFLOPS,同时组建超500亿元AI基金群,强化发展支撑,实现超120个AI服务算法国家备案,同时主导100项AI标准,建设5个全国性开源平台。
施柏荣/摄(视觉苏州供图)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推进全域数智化转型
苏州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大多元数据资源供给,积极推进城市全域数智化转型,推动公共数据合规开放、企业数据共享激励、行业数据融合开发,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数据资源供给体系,争创国家数据产业集聚区试点。加快国家数据流通基础设施试点建设,夯实全市“1+3”平台,构建统一的城市数据底座,增强“苏周到”“苏服企”“苏政服”数智化服务能力,锚定医疗健康、教育、金融、电子信息、交通、文旅等核心数据场景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到2026年底,公共数据开放目录超过6000个,推动2个可信数据空间纳入国家试点。
到2026年底,苏州打造300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及语料库。全市将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强化数据标注、数据合成产业培育,重点围绕“产业集群+数据集”“龙头企业+数据集”“核心装备+数据集”等维度,分类分阶段推进制造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以市场化应用场景为牵引,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语料库。
苏州数智科技集团供图
持续招才引智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到2026年底
苏州争创5个
人工智能领域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
▪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支持苏州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与苏州大学、南大苏州校区、中国科大苏州高研院等高校院所加强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前瞻布局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等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
▪推进国家药监局智能化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产出一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及监管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标准。
▪依托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积极争创量子产业领域重点学科实验室。
▪推进苏州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争创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到2026年底
苏州新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50项
累计人工智能领域高价值专利
超过13000项
▼
▪聚焦AI芯片、模型基础架构、具身智能、高阶智驾、工业软件、数字金融等软、硬件关键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承接国家、省级重大项目。
到2026年底
苏州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
数量达240人
建设各类人才培训平台、基地15个
▼
▪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机制,深化“成建制”“团队式”引才模式,加强“以赛聚才”,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创新青年人才。
▪加强与上海创智学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交流合作,推进全国顶尖人才科研成果来苏落地。
▪推动苏州大学、南大苏州校区、人大苏州人工智能学院、上交大苏州高研院、哈工大苏州高研院等在苏高校、院所与产业精准对接,推进产教融合、跨学科培养和国际合作。
▪依托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全国高校“AI+生物医药”“AI+先进材料”领域成果来苏转化。
苏州数智科技集团供图
坚持培优育强
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
苏州着力做强市场主体
坚持培优育强
▼
▪加快推进智能原生企业培育工作,制定相关培育标准,动态筛选300个市场前景好、商业模式优的垂类大模型进行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开展潜在独角兽企业培育辅导,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催生智能原生新业态。
▪到2026年底,人工智能领域培育形成50家智能原生企业,15家独角兽企业,100家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
依托人工智能企业分类评价指南标准
分层分类服务人工智能企业
做强做优
▼
▪到2026年底,苏州培育形成人工智能领域49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坚持招大引强,通过场景开放、资本招商等方式,争取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来苏布局。
▪到2026年底,苏州遴选20个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培育形成3个标杆产业园、5个特色产业园,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同时
苏州支持AI芯片攻坚创新
▼
▪聚焦GPU通用型芯片、ASIC专用型芯片、FPGA半定制化芯片、存算一体芯片、硅光芯片、网络互联芯片等领域,加快AI芯片产品新技术迭代、新产品应用、新场景落地。加快推动氮化镓芯片、激光芯片在本地场景应用。
▪着力培育发展具身智能产业,围绕多模态“大脑”、运动控制“小脑”、机械肢、机器体,建设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和场景应用样板区。
▪培育发展智能车联网产业,构建覆盖激光雷达、高阶智驾、智能座舱、车联网、车路协同、智能整车的完整产业链,积极攻克L4级智驾技术,抢占L5级制高点。
▪培育发展软件产业,加速构建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发展体系,聚焦操作系统和开源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云原生平台、核心工业软件、模型开发框架及低代码工具等领域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培育发展工业设计产业,聚焦智能产品设计、数字孪生仿真、AI辅助创意生成等领域,加快设计范式革新与制造业全链条融合,高水平打造国际工业设计村。
▪培育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产业,鼓励企业研发生产智能工业终端、智能消费终端、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医疗终端、大模型一体机等产品。支持各地结合产业特色,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苏报融媒记者 王亭川/摄
新闻多一点
今天(9月16日),2025年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大会暨云智算技术生态大会现场, 苏州市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第一期)上线及平台AI商城生态企业入驻仪式举行。 目前平台AI商城已与三六零数字安全、镁伽科技、博云科技等 10家企业进行入驻签约。
苏州市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第一期)上线及平台AI商城生态企业入驻仪式。苏报融媒记者 瞿雨凡/摄
苏州市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
是由苏数科集团打造的
长三角“数据要素×”“人工智能+”
产业综合服务枢纽
平台深度融合四大核心服务模块:
模型、应用、数据、算力
打造贯通人工智能技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通过标准化模型服务及评测体系,助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效率;
✔依托规模化应用场景库,促进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解决方案集成推广;
✔通过提供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等服务,为模型训练提供各类优质数据集及语料库,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构建线下一体机、线上弹性算力资源池,为各类AI训练与推理需求提供可靠保障。
该平台还同时创新设立了智能供需对接枢纽,面向全市企业、科研机构、政务服务机构等需求主体,开通技术需求发布通道,同步为服务商提供能力展示与精准匹配机制,通过智能化推荐系统高效衔接技术供给侧与应用需求侧,显著降低合作对接成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来源:苏报融媒记者 张帅 瞿雨凡/文
编辑: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