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进行的一场美国职业棒球比赛中,奥克兰球手队选择用人工智能(AI)担任主教练,负责排兵布阵以及临场调整,这在职业体育史上尚属首次。从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确能够在一些行业上取代人类。不过,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胜任职业队伍主教练一职,记者16日采访的多位专业人士都给出了否定答案。
带队获胜却被“炒鱿鱼”
在奥克兰球手队与大瀑布航行者队的这场比赛中,奥克兰球手队把阵容选择、临场指挥完全交给了AI系统,球队原主教练只是象征性进行督战。据了解,该套AI系统能够处理实时比赛数据、队伍历史表现、对阵信息等,甚至能够对天气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给出相应指令。
这场备受关注的比赛中,最终奥克兰球手队5:0大胜而归。从结果看,似乎AI系统“立功”了,但这实际上是一次“披着激进外衣的低风险尝试”,因为奥克兰球手队与对手实力差距悬殊,他们在联盟中已经以70胜提前锁定了常规赛头名,而对手此前只有34场胜绩。有意思的是,这场比赛结束后不久,奥克兰球手队就发布声明“解雇”了AI,选择让原主教练继续执教,球队给出的理由是:“我们的结论是人工智能是人类有用的工具,但仅此而已。它终究只是工具,真正的智慧永远来自于人类。”
人工智能并非“无所不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体育领域也在积极运用。巴黎奥运周期,“3D+AI”跳水训练辅助系统就成为了中国跳水队的“隐形教练”。在足球、篮球等职业赛事中,人工智能也已经开始为球队“出谋划策”,不过AI取代人类成为主教练还是头一次。在该新闻的评论中,有网友认为这只是球队的噱头,但也有网友认为AI当主教练能够做得不错。
在原国家队球员、我市资深棒球教练马力看来,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人类成为主教练,“主教练与队员之间在训练比赛中的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教练对于队员的了解程度,也是人工智能无法掌握的。再比如,尽管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十分强大,但每一场比赛都是与以往不同的,比赛是风平浪静还是十分激烈,裁判的判罚尺度、球员的临场状态等也都不一样,这些变化和突发情况,是人工智能无法应对的。”
可以成为教练团队“重要成员”
西安体育学院教授史进与马力有着相同的观点,他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是‘冷冰冰’的,它无法实现与球员的互动,也无法察觉出球员心理上的波动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当一名球员在场上发挥不好时,或许人工智能会根据数据分析选择替换其下场,但人类主教练也许能够通过临场指导、鼓励等方式让队员重拾信心、调整状态。”
在史进看来,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确实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主教练应该积极“拥抱”,“比如赛前的分析以及赛后的复盘等,在某些方面完全可以听取人工智能的意见建议。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成为主教练,但可以成为教练团队的‘重要成员’。”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