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西盛泰精密光学有限公司智慧化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切割转移机生产线精准灵活地取放摄像模组治具,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精密的生产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公共事务部总监刘小华表示,经过数字化与自动化的深度改造,生产线的自动化率已突破95%大关,交货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用工量更是削减2/3,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0%,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产品质量也愈发稳定可靠,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强大的优势。
近年来,我市工业战线锚定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目标,按照“政策工具多样化、人才队伍本地化、重点工作融合化”的工作思路,推动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等级分布情况已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水滴”型。在数智赋能的推动下,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速列全省第三、二类设区市第二;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7%、63.9%、1.7%、6.7%、9.8%。新钢集团获评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全省唯一);赣锋锂业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4家企业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2家企业获评省“数字领航”企业,26家企业获评省级“小灯塔”“数智工厂”等数转标杆;16家企业入选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57家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144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度贯标。
政策工具多样化
全方位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在全省率先出台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方案、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整合扶持资金3亿元。免费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贯标和入企诊断工作,推出免费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包”,帮助企业节约转型资金近亿元。另一方面,强化金融支持。先后推出“渝数贷”“钤数贷”“数转贷”等数转金融产品,为数转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已为200余个项目提供融资担保10.6亿元,全市数转企业从银行获得新增融资14亿元以上。
“智能化转型与数字化改造,让我们的企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巨变。”致瑞包装总经理林容芬感慨道。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这一变革带来了惊人的成效:产品良品率从95%跃升至99%,每年直接节省成本超过200万元。新投产的ACC自适应巡航生产线更是表现卓越,产能达到原来的2倍。
全市已推动625户企业开展入企诊断,诊断完成率列全省第一;推动46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诊转比例达73.6%,其中394家企业已完成首轮改造,完成率达85.6%,带动相关投资超11亿元;105家企业已实现提档升级,赛马制完成率列全省前列。
人才队伍本地化
强有力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市数转智库专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入驻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数字化诊所。引导本地院校开设数字领域专业20多个,推动三大运营商录用本地院校及本地户籍毕业生50多人。支持赣锋锂业等重点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为本地企业引培数转人才2000多名,打造一支不走的运维团队。
在华腾地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产品自动化装箱打包发往国外市场。“公司培养了一支数字化团队,打造智慧管理系统,车间生产由‘大脑’统筹分配,有效减少了尾纱浪费,每年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该公司外联部经理刘华表示,通过转型发展提升质量,公司有一半产品出口到了国外,占企业营业收入的80%。
全市已获批1个区域型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1个行业型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组建了市服务商协会和数转智库,在高新区、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区挂牌成立了数字化诊所。40多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180多名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专家已入驻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数字化诊所,累计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5000余次。
重点工作融合化
多维度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坚持融合理念,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设备更新、科技创新三项重点工作。从数转企业中筛选112个项目纳入全省首批工业设备更新项目清单,5个项目获2025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5409万元;推荐37个项目纳入央行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库,已发放贷款10.6亿元,居全省第四;鼓励企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实现了“1+1+1>3”的效果。
“以二期技改为契机,我们斥资引入尖端数字化生产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推动企业全面转型升级。”永利带钢公司厂长万冬建介绍道,改造带来产品精度质的飞跃,如今企业可稳定生产更高标准、更适应严苛场景的精密带钢,带钢厚度公差控制精度提升至±0.02mm以内,表面缺陷检测率达98%以上。
盛泰精密、沃格光电等L7级以上企业均已部署AI+质检场景,全市规上工业企业AI+视觉检测应用普及率超10%。新钢、赣锋等链主企业已自主开发部署一系列工业智能体,行业数据加速汇聚。
来源:新余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市工信局
作者:通讯员赖彧翔
编辑:郭晋 校对:吴彦樾
责编: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