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科学家从一条小虫子上发现……
创始人
2025-09-20 02:41:07
0

2025 年 9 月 1 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刘颖在 2025 科普中国说“开学第一课——探索吧,少年!”带来演讲《解锁未来:用科技点燃你的无限可能!》,带我们感受生命科学的神奇和精彩。

以下是刘颖的演讲节选:

人类到底为什么会衰老?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延缓衰老?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实验室选择了线虫作为研究对象。

为什么是线虫?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科研人员常常会借助模式生物来理解生命的基本规律。所谓模式生物,是指那些在实验室中容易获得和饲养、繁殖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晰,并已建立完善研究体系、可广泛用于解析基本生命过程的生物。线虫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模式生物。

线虫的学名叫做秀丽隐杆线虫,它通体透明,成虫仅一毫米长,科研人员需借助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得益于其透明的身体,科学家能清晰观察到它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细胞的变化,仿佛拥有“上帝视角”。

秀丽线虫是研究衰老的理想模型,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它的生命周期仅20 天左右,如果科学家想测试某种方法是否能延长线虫的寿命,大约一个月就能得出实验结果。但如果用小鼠做实验,则需要等待两三年才能得到一次实验结果,耗时过长。

第二,秀丽线虫的衰老过程,与人类等高等生物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随着年龄增长,它们会变得动作迟缓,进食量也会减少。如果我们每隔一天给成年后的线虫拍一张照片,将其成年后的变化按时间顺序排列,就能直观地看到它衰老的全过程。随着衰老,线虫的身体会逐渐变短,这有点像人类年老后身高变矮;它们的皮肤会出现皱缩,肠道结构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图片来源于刘颖PPT

我们实验室主要关注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

之所以重点研究线粒体,是因为它是细胞内关键的“能量工厂”。大家可以把线粒体想象成细胞内的“发电站”,我们每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所需的能量,90% 以上都来自线粒体。

从能量需求角度来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对能量的需求最高,因此也最依赖线粒体的功能。所以,很多衰老相关疾病,往往是由于线粒体功能丧失而引发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肌肉萎缩等,都与线粒体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在实验室中,我们用秀丽线虫研究一个问题:当线粒体功能受损、出现下降时,细胞如何敏锐地感知到这一情况,又会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自救”?

我们在实验室构建了一种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秀丽线虫。这种线虫在线粒体功能正常时不会发光,只有当线粒体出现问题、细胞启动修复机制时,才会发出绿色荧光。因此,当你在显微镜下看到线虫突然变亮、发出绿光时,就意味着它们正在努力“自救”。

图片来源于刘颖PPT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观察发现:当幼虫接触到各种线粒体抑制剂,造成线粒体损伤后,能够启动修复机制,身上的绿色荧光很快就会变亮。但一旦线虫进入成虫期,即便线粒体同样受到损伤,细胞却毫无反应——既不启动修复,也不发出荧光,仿佛主动放弃了“自救”。

面对“为什么成年线虫会放弃修复”这一疑问,我们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探索。我们的思路是:如果能弄清楚成年线虫为何会主动关闭修复机制,或许就能找到重新开启这一机制的方法,从而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起初,我们的研究思路很直接:能不能找到“例外”的线虫?我们尝试用化学诱变剂让线虫发生基因随机突变,希望能从中找到一只在成虫期仍能启动修复机制的突变线虫。如果找到了这样的线虫,我们就能“逆推”出是哪个基因发生了改变,最终揭开背后的奥秘。

这个策略听起来很可行,但现实远比想象中艰难。我的学生们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化学诱变与筛选工作,数十万只线虫在显微镜下被逐一观察,却没有一只线虫发出我们期待的绿色荧光,它们全都“沉默”了。实验反复失败,项目几乎陷入停滞。

就在这时,我们想到了一项经典实验:将年轻小鼠和年老小鼠的血液循环系统连接在一起,结果显示,年轻小鼠的血液能够“逆转”年老小鼠的衰老状态。我的一个学生从中获得灵感,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把最年轻的线虫——虫卵打碎,喂给成年线虫,会发生什么?

你能想象吗?一个科研项目的转折点,竟然来自这样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尝试。当时我们讨论时,还调侃说这听起来有点像“虫吃虫”。但正是这份天马行空的想法,让我们在秀丽线虫的世界里,看到了一扇意想不到的“窗”。

当学生真正开展这项实验后,奇迹出现了:那些原本“沉默”的成年线虫,在食用了虫卵的裂解液后,竟然重新激活了线粒体的保护与修复机制。

图片来源于刘颖PPT

这个实验为我们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

我们发现,在幼虫期,线虫体内会产生大量小 RNA,这些小 RNA 能够抑制一种特定信号分子的表达。随着线虫进入成虫期,小 RNA 的表达量急剧减少,原本被抑制的信号分子开始大量出现。这些信号分子从线虫的生殖细胞释放出来,传递到体细胞内,最终关闭了线粒体的保护与修复机制。而虫卵中富含这种小 RNA ,因此喂食虫卵裂解液,能让成年线虫重新恢复线粒体修复能力。

图片来源于刘颖PPT

理解这一现象后,我们又产生了新的好奇:为什么线虫进入成年期后,要主动关闭这套修复系统呢?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我们人为抑制那些关闭修复系统的分泌信号,会出现一系列现象:比如线虫的产卵数量大幅下降,卵黄蛋白的生成也显著减少。而卵黄蛋白是为胚胎、为下一代提供营养的关键物质,它的不足不仅会影响产卵数量,还会降低后代的存活质量。

换句话说,如果不关闭成虫的线粒体修复机制,线虫繁衍后代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最终我们明白了:线虫进入生殖期后,会主动放弃对体细胞线粒体的修复,目的是将有限的能量与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生殖系统中,孕育出更多、更健康的下一代。

图片来源于刘颖PPT

我们原本以为,科学只是冰冷的实验与数据,但实际上,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命的抉择与优先级。

一条线虫的“取舍”提醒我们:探索科学,不仅是为了改变世界,更是为了理解生命本身。而这一切的起点,往往是一个微小的、或许无人在意的问题。未来,理解这种“取舍”背后的分子密码,或许能为我们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打开全新的治疗思路。

策划制作

演讲人丨刘颖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

责编|杨雅萍

审校|徐来林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人被撤销奖励!决不让歪风侵蚀... 坚守诚信底线,科技界再敲警钟:决不让歪风侵蚀科研生态! 中国科协19日发布公告,因周新源等5人存在违...
消息称理想汽车智驾组织拆分为 ... IT之家 9 月 19 日消息,“云见 Insight”今晚爆料称,理想自动驾驶部门近期重新梳理了组...
秋雨里的科创盛宴:巩义二中学子... 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刘少利 9月17日,蒙蒙秋雨中,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二届科技节暨“寻美二中”素...
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行业高...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持续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发挥行业...
Meta的新款AI眼镜获看好 ... 【Meta的新款AI眼镜获看好 华尔街投行纷纷唱多】财联社9月19日电,周三,在“Connect20...
如何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科学家... 2025 年 9 月 1 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刘颖在 2025 科普中国说“开学第一课——...
只留一句“独白”!魅族四张王牌... 我不是一个魅粉,但是我是一个客观的数码博主,当我第一眼看到0.8mm 四等边、6.3英寸小屏、3倍潜...
馆员荐书||2025年第24期 馆员荐书||2025年第24期 《数学、语言与实践 —维特根斯坦数学哲学研究》 推荐语 当ChatG...
六分钟规律!白金岛放炮罚辅助器... 六分钟规律!白金岛放炮罚辅助器,德州ai辅助神器燃油(详细透视辅助挂教程)1、很好的工具软件,可以解...
卢伟冰回应跳过“小米16”:绝... 9月19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手机副总裁卢伟冰在直播中详细阐释了小米跳过小米16直接推出小米17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