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人类历史,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则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技术正在飞速发展。面对这样的变革,我们不禁思考:人类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未来我们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答案就是——创造力。
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正是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我们最宝贵、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这本书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创造力并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一种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持续锻炼不断发展的能力。
尤其是创造力,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塑造。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可以用来提升创造力,而且马上就能学以致用。
一、陌生环境,会激发你更想去探索
当我们置身陌生的土地,不仅能发现新的风景,更能遇见全新的自己。比如,作家三毛的撒哈拉岁月,张爱玲从上海到香港再到美国的迁徙,这些跨文化的经历让她们的创作视角更加独特,内心情感也更加细腻深刻。
所以,当你遇到创作瓶颈时,不妨主动为自己制造一些小小的变化。如去学习一门非母语的语言,结交几个不同文化、不同知识背景的朋友。去外地或国外旅行,甚至谈一场异国恋。或者只是换一条陌生的路线散步。
人类最伟大的突破,往往来自不同领域的跨界混搭。创造力的本质,就是让不同的你,在脑海中自由交流。
二、蓝色,是宇宙最本质的色调。
科学实验证明,蓝色的环境能降低血压和心率,减少焦虑,同时激活大脑前额叶。蓝色常常与开放、平静、天空和海洋等积极意象相关联。
据说,爱因斯坦的办公室就是蓝色的。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柏林我是名人,在普林斯顿的蓝色房间里,我才真正成为思考宇宙的学生。”
其实,我们不必粉刷整面墙,只需在房间加入一些蓝色元素,比如抱枕、床单,或者像艺术家一样穿上一件克莱因蓝的T恤,也能感受到蓝色带来的变化。
克莱因蓝是由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在1960年创造并注册专利的一种标志性蓝色。他认为蓝色是宇宙最本质的色调,也是无限自由和哲学象征。
当然,工作之余,偶尔抬头看看天空,或者去海边走走,也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三、昏暗的光线,是灵感的温床。
你有没有发现,夜晚的自己似乎比白天更有想象力?
科学实验表明,当视觉主导被削弱时,大脑会主动填补空白,从而激发出更原始、更自由、不受约束的信息处理方式。
可以说,昏暗的光线正是灵感的温床。
画家凡·高曾说:“黑暗的房间是我的摇篮和子宫,是我秘密的空间。”黑暗让他对画布质感的感知更加敏锐,色彩反而变得更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