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叉车穿梭往返运送货件,机械臂精准夹取纸卷运行,流水线高速运转“吐出”纸杯、纸袋......在明光市龙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张纸”的“生命周期”,正被数智化力量彻底重塑。这家曾占据欧美披萨盒、汉堡盒出口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企业,早已跳出“造纸盒”的传统认知,成为行业智能升级的“标杆样本”。
“您看这条去年新投用的生产线,满产后一天能生产500万个纸杯、200万个纸袋、150万个无纺布袋。”公司总经办主任詹燕武指着传送带上流转的纸张介绍。从早年专攻瓦楞纸的印刷企业,到如今产品覆盖高端彩盒、礼盒、工艺品盒及各类纸杯、纸袋、环保袋的数智化大厂,这场转型,正是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量级跨越的关键一步。
“2010年龙利得初落明光时,核心业务仅为基础包装箱制造。”詹燕武回忆道。彼时,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早早嗅到“创新升级”的必要性。随后率先布局,在行业首推“工业4.0”智能制造建设;2017年,又投入2.1亿元,推进技改升级;2020年,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借助资本力量进一步加速布局;去年,联手利拓推进智能建设......短短十余年,龙利得完成了从“做纸”到“做优纸”再到“做精纸”的三级跳。
“现在市场不缺‘能用’的纸制品,缺的是‘好用、耐用还带特色’的产品。”詹燕武介绍,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龙利得让普通纸张拥有了“超能力”,研发的纸制品具备防潮、防水、耐酸等特性,产品覆盖日化、粮油、家电、食品等多个行业,立白、金龙鱼、伊利等知名品牌,均是其长期合作伙伴。
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又反过来坚定了龙利得持续“加码”的决心。去年4月,总投资11亿元的明光绿色智能文化科创园正式动工,仅用一年多便实现竣工投产,为企业“做精纸制品”战略再添新引擎。
“企业之所以把总部设在明光,并且从明光完成上市,核心原因就是当地营商环境优良。科创园能‘快马加鞭’落地投产就是最好的证明。”詹燕武的话,道出了龙利得与明光的深度联系。
“我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抓手,全力为企业培育优质成长沃土。”明光经开区管委会投促局局长柳明辰表示,他们坚持推行“二号业主”机制,主动帮企业解决手续上的“烦心事”,让企业能全神贯注抓建设、谋发展。
如今的龙利得,早已实现“脱胎换骨”,从专做瓦楞纸的小厂,蜕变为印刷门类齐全的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获得国家专利近300件。今年上半年,公司更是实现销售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超20%。“一张纸”的价值,被它持续挖掘、越做越精。
(本报记者 李邦军 本报通讯员 张开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