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频繁切换器械、
深部视野差、血管夹持不稳?
一种新型血管钳,
内钳嘴负责夹持,外钳嘴同步扩张,
不用频繁换器械,
还能缓解深部手术视野问题。
快来一起了解吧!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图结构示意图
1.内钳嘴一 2.内钳嘴二 3.铰接轴 4.钳臂一 5.钳臂二 6.外钳嘴一 7.外钳柄一 8.外钳嘴二 9.外钳柄二 10.固定卡槽 11.卡箍 12.定型架 13.指环圈 14.止血棉卡槽
血管钳主要用于钳夹血管或出血点,兼具分离解剖组织、夹持皮肤、脏器及组织血管的作用。目前临床上血管钳的种类较多,常用款主要由钳嘴、铰接轴、钳臂、定位架和指环圈构成,多用于结扎血管。但是在手术中,医务人员结扎血管后,常需要用扩张钳扩张刀口,方便观察病灶,且需要再用手术刀或手术剪剪断血管,操作麻烦、费时费力,大幅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在进行深部手术时,还常因光线问题导致视野不佳,影响手术进度,现有血管钳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需要改进。此外,现有止血钳钳头用于夹持血管时,两钳嘴易侧向滑动导致夹持不稳,且夹住出血点后仍有液体流出,需要借助其他抽吸器抽吸液体,效率低、结果差。
针对现有止血钳的缺陷与不足,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血管钳,通过钳臂控制2个内钳嘴张开、闭合的同时,可同步控制2个外钳嘴闭合、张开。内钳嘴张开(即开始夹持血管)时,外钳嘴贴合在内钳嘴外侧面,此时内钳嘴开度最大、外钳嘴开度最小,便于与组织创口结合;操控钳臂使内钳嘴闭合后,外钳嘴反而向外展开一定程度,此时通过内钳嘴闭合创口血管,通过外钳嘴展开血管两侧肌肉组织,以便于临床操作。
这种新型血管钳,可以一体化操作,简化了流程:同步实现“血管夹持”与“肌肉扩张”,无须在血管钳、扩张钳、手术刀、手术刀剪之间频繁切换,解决了传统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难度。提升夹持稳定性与止血效果,优化钳头设计(内钳嘴为主夹持部件),减少传统止血钳钳头侧向滑动的问题,降低夹持不稳风险;虽然未直接提及完全阻断液体流出,但是通过外钳嘴扩张暴露,可辅助提升后续处理效率,间接改善止血操作体验。优化手术视野,助力深部操作,外钳嘴展开血管两侧肌肉组织,能主动扩大手术操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深部手术因组织遮挡导致的视野不佳问题,有助于推进手术进度。(作者供职于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