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料燃气轮机能够通过燃烧氨气发电,在绿色能源的空间转移和时间转移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我国绿色能源技术又有新突破。
由远景科技集团投资的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于今年9月在内蒙古赤峰基地顺利完成总装下线,即将走向市场。
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是一种能同时或交替使用氢气和氨气作为燃料的燃气发电设备。由于使用氢气、氨气这两种清洁燃料发电,氢氨燃气轮机可以大幅降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带来的碳排放,因而成为实现 “零碳电力” 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全球仅日本三菱重工和IHI掌握了相关技术,欧美厂商尚未实现突破。
打破国外垄断的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则来自于一家中国创业公司。
慕帆动力成立于2015年11月,由总经理林钢领衔的德国海归团队创立,总部位于上海。这支团队深耕绿色能源领域,专注于新一代零碳泛氢燃气轮机的研发,曾获得远景能源、启明创投、高瓴创投等产业方和投资机构的投资。
这款燃气轮机的问世,并非常规的单点技术突破。正如GPU之于大模型产业链的位置,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是扼制绿氨产业链咽喉的关键设备和技术。
目前在绿氨产业链中,生产和储运技术均相对成熟,而配套的绿氨燃料发动机则成为最后的卡点。目前包括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之内,全球都在争夺零碳氢氨双燃料发电技术的突破。
这一次,是中国企业掌握了技术话语权。
1.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100%中国制造
绿氨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或许有些陌生,但它可能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
绿氨是指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电解水制取的“绿氢”,再与空气中的氮气结合合成的氨。整个过程可以从源头实现完全的零碳排放,是真正的“绿色能源”。
目前氢能在储运环节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瓶颈,成本高企且安全性差。而氨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相关的技术体系和储运基础设施完备,储运成本仅为氢气的1/10。通过绿电-绿氢-绿氨的转化链路,可以解决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助力碳减排与能源转型。
在全球拥抱碳中和的浪潮下,绿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低碳解决方案之一。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正通过不同维度加速推进绿氨发展,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均已将氨能纳入政府能源战略。
绿氨可以用于航运、航空、化工等领域,为传统难减排行业提供创新的减碳方案。今年7月,全球首单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码头顺利完成,被视为绿氨在船舶动力系统中成功应用。
在发电领域,绿氨同样大有可为。绿氨可直接替代或部分替代天然气用于燃气轮机发电,有望成为电力供应深度脱碳的重要技术路线,为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提供稳定支撑。在这其中,燃气轮机正是关键一环。
慕帆动力总经理林钢表示:“慕帆动力的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是中国首个能应用100%氨燃料发电的机组,也是全球唯一实现氢、氨、天然气三种燃料可切换的设备。”
更关键的是,该机组具备100%自主知识产权,100%国产化零部件,完全自主可控。
据悉,全球范围内,仅日本公司和慕帆动力具备100%氨燃料发电技术,欧美厂商预计要到28-30年才能交付同类产品。因而该产品甫一下线,就已收到来自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意向订单。
2.中国绿色氢氨,站上新牌桌
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问世标志着绿氨发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构建全球清洁能源体系提供了新支撑。
在这背后,中国绿色氢氨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正在不断走向牌桌中心。
此次慕帆动力的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测试验证所用的绿氨来自于一路之隔的远景科技集团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后者是慕帆动力的战略投资方,也是全球绿色氢氨领域的主力参与者。
远景是业内领军的绿色科技企业,同时也全球零碳转型提供风电、储能、绿氢、动力电池和智能物联网等产品和技术。《福布斯》杂志评价称,“远景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可再生能源、电池、智能物联网等零碳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
在绿色氢氨产业链上,远景也有深度布局,其在内蒙古赤峰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已于今年7月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全球绿色氢氨产业迈入到规模化、商业化新阶段。
在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看来,绿色氢氨将成为堪比“新石油”的战略能源,将开启一个新的石油时代。
据介绍,远景赤峰项目构建的“绿电—绿氢—绿氨”全链条,利用内蒙古戈壁滩充沛的风能、太阳能发电,驱动电解水制氢设备产出“绿氢”,再与空分装置提取的氮气合成“绿氨”。全程100%依赖绿电,从源头实现了“零碳排放”。
为解决新能源电源波动性和化工生产所需稳定性之间的耦合难题,远景首创了“动态耦合”技术体系。在发电侧,该项目通过AI驱动的“随风而动”模式,让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实时匹配;在用电侧,该项目则实现了对上游能源波动的精准响应。由远景自主研发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通过AI算法可确保每一度绿电都被最大化利用。
日本四大商社之一的丸红株式会社已与远景签署长期采购协议,赤峰生产的绿氨将销往日本及亚太地区,用于船舶燃料、氢能衍生品、化肥与基础化工原料等多个领域。
中国绿色氢氨产业已经在全球处于引领地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年,中国占比超50%,已逐步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国家。
作为氢氨能源产业链的核心 “应用枢纽”,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的问世,有望激活绿氢、绿氨的 “量产需求”,推动氢氨 “储运技术与基础设施” 落地,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氢能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过去很长时间,我国的能源现状是以煤为主、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绿色氢氨产业的发展可以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依托中国西北、东北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我国的绿氨不仅可以自用,可以出口到欧美日。从进口石油到出口“新石油”,重塑全球能源的供应链。
3.风光储+氢氨醇,补足零碳产业园最后一块拼图
绿色能源时代,风光作为主力能源存在着 “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缺陷,这与电网 “稳定供电” 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影响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
储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传统的储能方式并非完美解决方案。
目前占据全球装机主力的电化学储能却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一是度电成本高,二是长时储能技术成熟度不足,新能源的“跨周期消纳” 能力仍存在缺失。
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的突破则提供了一个新解法。
绿氨作为一种能量密度较高的能量载体,可以让绿电突破地域限制,将风光资源丰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送往全球各地,再转化为绿色电力,真正实现绿色电力的“空间转移”和“时间转移”。
在储能阶段,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富余电力电解水制氢,然后合成氨进行储存和运输。在释能阶段,绿氨可通过燃烧发电再供能。
相比于电池储能,绿氨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储存寿命长,更具成本优势,尤其适合于长时储能场景。据测算,一个投资约1.5亿元的氨罐,可储存相当于1亿度电的能量;如果达到同等储能规模,常规储能设施投资则高达约600亿元。
因此,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的技术突破,对于零碳产业园的方案完善也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仍存在 “储电量不够、储电时间不长、成本太高” 三大难题,很难单独支撑零碳产业园的全时段用电,往往需要靠网电兜底。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可以为零碳产业园提供长时储能和灾备电力,实现完全离网运行,避免依赖传统电网,为打造建设零碳园区提供重要的闭环解决方案。
零碳产业园模式由远景首创,基于创新的新型能源系统,零碳产业园实现了清洁、稳定、安全的能源供给,形成了工业领域规模化的绿色解决方案,释放出可再生能源的全部发展潜力,成为链接新能源和新工业的解决方案。
目前,远景已经在国内的包头、乌兰察布、武威、沧州、盐城等地建设以绿色能源装备、零碳工业气体、电池、绿色冶金等为核心的零碳产业园。同时零碳产业园的模式也走向了海外,在欧洲、中东和拉美地区快速推广。
在远景看来,零碳产业园不仅是全球绿色 “新基建” 的核心载体,更是催生绿色 “新工业” 体系的关键引擎。
通过投资慕帆动力,远景实现了 “风光绿电—绿氢绿氨—绿电” 产业链闭环,利用这一优秀的长时储能的解决方案,补足了零碳产业园的最后一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