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任建新
在福田的翠湾社区,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沙头派出所社区民警刘绍耿的便民企业微信是居民心中的“安心键”。从及时劝阻诈骗,到调解邻里纠纷,再到唠家常式的反诈宣传,他用这一便民工具搭建起警民连心桥,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紧急劝阻,守住居民养老钱
前几日,刘绍耿收到一条咨询信息:“警察同志,我收到快递短信说有一个包裹到达了附近的快递服务站,但是上面没有具体地址,打电话过去对方说系统还会自动扣我钱,这是不是碰到诈骗了?”信息是辖区居民曹叔叔发来的。
为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刘绍耿当即让反诈员上门核实。反诈员现场确认曹叔叔没有被骗后,再次叮嘱:“以后遇到陌生短信电话别轻信,可以找家人或找我们。”曹叔叔连连道谢:“多亏有你们,不然怕是要上当了!”
搭建平台,巧解社区大小事
刘绍耿的便民企业微信不仅是应急工具,更是化解矛盾的“暖心平台”,很多次的邻里纠纷、商家纠纷,都在微信沟通中找到化解之道。
此前,社区有业主反映,楼下水果店的小喇叭噪音影响生活。业主是新来的租客,不愿当面沟通,刘绍耿便通过便民企业微信,两头牵线协调。他先联系早已加为好友的水果店负责人,对方觉得音量不大,刘绍耿便带着物业到现场测试音量分贝,结合业主诉求耐心劝说,讲清邻里和谐对经营的重要性。同时,他把水果店的整改意愿同步反馈给业主,缓解其抵触情绪。最终,水果店负责人同意将喇叭音量再调小一些,业主也表示满意,一场潜在的纠纷圆满化解。
类似的调解案例还有很多。辖区一位居民家的隐形眼镜,被家政人员打扫时不慎掉入马桶冲走,双方因赔偿问题产生争执。业主第一时间通过便民企业微信联系刘绍耿求助,他先安抚双方情绪,分别倾听业主的损失诉求和家政人员的难处。刘绍耿在便民企业微信里反复讲情理、摆事实,引导双方各退一步。随后,他联系物业协助,约见双方当面沟通,最终家政人员同意合理赔偿,业主也表示理解,多年的合作关系得以延续。
唠家常宣传,多一份信任
“刘警官来啦!”在翠湾社区的小广场、楼栋下,经常能看到刘绍耿和居民围坐聊天的场景。社区白天多是老人在家,他们对新型诈骗了解少,防范意识较弱,生硬的宣传难以入脑入心,刘绍耿便将反诈知识的宣讲改成唠家常式宣传。
看到老人聚在一起打牌、聊天,他就主动凑过去,从“最近菜价涨了没?”“孙子放假去哪玩了?”等家长里短聊起,待气氛热络后,再穿插近期高发的诈骗案例。他把“陌生快递短信”“外地联系电话”“要求远程控制手机”等养老诈骗关键词融入聊天中,用辖区的真实事例提醒大家:“遇到这种事别慌,先在微信上问我一句,耽误不了几分钟,却能保住养老钱!”
亲切的话语、接地气的讲解,让居民们倍感贴心。“刘警官说的都是实在事,听着亲切,记着也牢!”聊得熟了,信任感有了,不少居民主动要求添加刘绍耿的便民企业微信。这小小的指尖工具,不仅筑牢了社区安全防线,更让警民关系在一次次唠嗑、一次次互动中愈发紧密。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