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我设计的程序能让机器人完成城市公交任务,还能为大家服务!”日前,在2025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共享蓝天实物编程邀请赛”全国总决赛现场,来自福建的特殊少年小林(化名)看着自己操控的“都市小能手”机器人流畅完成任务,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近年来,福建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聚焦特殊儿童的成长需求,突破传统关爱模式,将“编程教育”与“特殊教育”深度结合,以“共享蓝天实物编程邀请赛”为核心载体,搭建起一条“科技赋能、公益支撑、普特融合”的特殊儿童成长新通道。
科技赋能,定制化集训打破学习壁垒
“对于握力不足的孩子,指令片的抓取摆放是最好的精细动作训练;对于理解顺序有困难的孩子,‘指令排列—机器人执行’的反馈循环能帮他们建立逻辑链。”在中心403教室内,集训老师正通过实物编程教具,为特殊儿童开展定制化教学。
为帮助特殊儿童跨越科技学习的“门槛”,中心设计了赛前集训体系,以“都市小能手”机器人实物编程为核心,用“前进”“左转”“循环”等可触摸的实体指令片,将抽象的编程逻辑转化为具象的操作步骤。针对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老师通过流程图卡片拆解“无人公交进站”“设备巡检”等任务,引导孩子将复杂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小步骤,在反复调试中锤炼结构化思维;同时,指令片的精准摆放、机器人移动方向的判断,也同步提升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与空间感知力。
“集训完全免费,还专门针对孩子的情况调整教学节奏。”特殊儿童家长李女士说,原本内向的孩子在集训中逐渐愿意主动交流,会和同伴讨论“怎么让机器人少走弯路”,这种变化让她格外惊喜。
竞赛搭台,公益支持打通成长通道
“不仅能站上全国赛场,赛后还能收到参赛补助,中心把我们的顾虑都考虑到了。”提及参赛经历,特殊儿童小宇(化名)的监护人充满感激。为鼓励特殊儿童勇敢“走出去”,中心不仅全程组织孩子参与赛事——从2025年7月中旬的福州省赛,到8月中旬的浙江乌镇国赛,还推出了暖心保障举措:对完整参加省赛与国赛的特殊儿童,给予参赛补助,有效减轻了家庭的交通、食宿负担。
此外,大赛特别采用的“证书全覆盖”机制,让每一位站上国赛舞台的孩子,都能获得象征参与、努力与成长的荣誉证书。“这张证书不仅是对孩子努力的认可,更让他们觉得‘我也能当小程序员’。”中心集训老师表示,不少孩子参赛后会主动佩戴参赛证,这份“身份认同”成为他们自信成长的重要动力。
普特融合,见证成长点亮科技梦想
在乌镇国赛现场,福建特教代表队的孩子们与来自普通学校的选手同台竞技:他们有的专注排列指令片,口中默念步骤;有的用手势与队友交流协作;当机器人成功完成任务时,孩子们击掌相庆……
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集训—省赛—国赛”的完整历程,特殊儿童收获的远不止编程技能:逻辑思维上,他们能独立设计包含十多个步骤的任务序列;情感社交上,在调试失败中学会坚持,在团队协作中主动沟通,抗挫折能力与社交信心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城市服务”类程序,孩子们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创造能帮助他人”,社会融入感与自我价值感油然而生。
“我们见证了科技如何点燃特殊孩子的潜能。”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联合教育部门、科技企业及社会各界力量,丰富“共享蓝天”系列活动载体,让编程教育像蓝天一样包容每一份独特,助力更多特殊儿童在科技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轨道,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