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东佛山9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肉眼难以察觉,但这块岩石内部布满了微孔隙与裂缝结构,它们正是储存天然气和水的主要空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25“强国青年科学家”沈伟军手持一块黑色页岩样本,向台下的观众解释道,自己的科研工作就是精准定位页岩气体,支撑我国非常规和深层天然气藏的高效开发。这是在今天举行的2025强国青年科学家活动分享会·南海区创新发展暨科技招商大会上发生的一幕。
本次大会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季华实验室承办。今年的强国青年科学家活动自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188家单位的近400份推荐材料,经专家多轮推荐,最终产生11位强国青年科学家和39位提名者。相比之前,参与本次活动的科研机构更广、“硬核”科技含量更高、有国际影响的成果更多。
在这些青年科学家当中,有的深潜万里海域,远征遥远太空,在极端环境中拓展科学边界;有的突破材料极限,重塑能源体系,在“卡脖子”处凿开创新通路;有的以模型为盾,以数据为矛,在疾病阻击战中守护人民健康;还有的扎根田野乡间,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5年来,我们见证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科学家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天地,把成果转化在一项项重大工程、一条条产业链条、一个个制造企业,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中国青年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强国青年科学家活动,向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传递家国情怀、人民情怀、科学情怀和教育情怀。
为推动科学家精神赋能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会还促成强国青年科学家与南海区内企业结对,聘请一批强国青年科学家为企业科技顾问和博士后工作站导师。
此外,季华实验室还将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A5栋正式命名为“青年科学家楼”,致敬强国青年科学家。
南海区在大会现场发布新的“科创二十条”及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上线“南海鲲鹏爱才码”升级版本,强化人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项目落地的各环节,大会还揭牌成立了南海区科技招商服务中心、季华实验室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以及南方电网佛山创新加速器三大平台,推出一批产业联盟、创新发展投资联盟,彰显南海加快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的决心。
南海是产业大区,拥有制造业企业5.2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13家,覆盖31个制造业大类中的30个,形成15个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南海既不靠海,也没有特殊的政策优势,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企业创新、人才创业。”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未来将构建“全链条”创新支撑体系,完善“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全生态”的企业培育体系,欢迎广大企业、人才选择南海、扎根南海。
“这里有服务国家战略的产业担当,有支撑科研突破的坚实基础,更有礼遇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杰表示,佛山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实的保障、最优的生态,为青年科学家们搭建起实践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大家的科研抱负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29日 01版